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导致的疾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手臂麻木等症状。在治疗颈椎病时,非手术疗法因其风险较低、操作简便而备受推崇。药物、理疗与锻炼是非手术疗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医方面的疗法也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些药物、理疗、锻炼以及中医疗法各自的适应症、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个人情况科学选择。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颈椎病非手术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药物主要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等。
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疼痛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非甾体消炎药:如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具有消炎、镇痛作用。但同样存在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风险。
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等,有助于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肌肉功能,产生依赖性。
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2、甲钴胺等,有助于神经变性的恢复,增强脑血管张力和血流量。但效果因人而异,需长期服用。
二、理疗
理疗是通过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炎症消退的方法。常见的理疗方式包括热敷、冷敷、推拿、针灸、磁疗等。
热敷:适用于颈部肌肉紧张、疼痛等症状。通过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但急性期炎症应避免热敷,以免加重症状。
冷敷:适用于颈部急性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等症状。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但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冻伤皮肤。
推拿:通过专业手法作用于颈部肌肉和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但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磁疗: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磁疗适用于慢性疼痛患者,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三、锻炼
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度,缓解颈椎病症状,预防复发。常见的锻炼方法包括颈部伸展、旋转、米字操、游泳、打羽毛球等。
颈部伸展和旋转:通过缓慢地伸展和旋转颈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增强颈部柔韧度。但锻炼时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颈椎。
米字操:按照“米”字的笔画顺序进行头部运动,包括前点头、后仰头、左右转头等动作。米字操有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游泳:特别是蛙泳,颈部需要进行有规律的后伸和前屈运动,有助于锻炼颈部肌肉,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打羽毛球:打羽毛球时眼睛追随羽毛球轨迹,可以有效运动颈部肌肉和韧带,缓解肌肉及韧带的紧张感。
四、中医疗法
中医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主要包括中药治疗、牵引、推拿、针灸、艾灸等方法。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风寒湿阻型可选用羌活渗湿汤加减;气滞血瘀型可选用活血舒筋汤加减等。中药治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使颈椎间隙增宽,减轻颈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神经根症状。牵引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力量不当造成损伤。
推拿和针灸:推拿和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但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推拿可以放松颈部肌肉,促进气血运行;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
艾灸: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的目的。艾灸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
总之,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多种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选择。通过药物治疗、理疗、锻炼和中医疗法的综合应用,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一环。
(刘炳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