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众多人的健康。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递增,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了解高血压的成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要点,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成因
1.遗传因素:遗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约 60% 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人天生就具有易患高血压的体质,其基因可能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肾脏对钠的排泄以及激素的调节等,从而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几率。
2.饮食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高盐饮食首当其冲,摄入过多的盐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不超过 5 克,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盐摄入量远远超标。此外,过量饮酒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酒精会刺激血管收缩,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同时,高糖、高脂肪饮食会引起肥胖、血脂异常等,这些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
3.生活方式: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是高血压的常见诱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面临着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随之升高。缺乏运动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身体活动不足会使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血压调节。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和狭窄,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同时,老年人的肾脏功能也会逐渐减退,对钠的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钠水潴留,进一步升高血压。
5.其他因素:一些疾病如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也会引起血压升高,这种高血压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此外,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类固醇激素等,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血压上升。
二、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或伴有水肿的患者。常见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使用利尿剂时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血钾、血尿酸等指标。
2.β 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来降低血压。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以及合并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有哮喘、严重心动过缓等疾病的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其降压效果显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该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脚踝水肿等不良反应。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 Ⅱ 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ACEI 类药物还具有保护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的作用,适用于合并有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使用 ACEI 类药物可能会出现干咳的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管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
5.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 Ⅱ 与受体的结合,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ARB 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 ACEI 类相似,但干咳等不良反应较少。常用的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等。适用于不能耐受 ACEI 类药物干咳不良反应的患者。
三、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1.病情监测: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患者应自备血压计,学会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记录血压值及测量时间,以便医生了解血压波动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血压出现明显波动或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了解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用药护理: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干咳、头晕、乏力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保存方法,避免药物受潮、变质。
3.生活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按照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进行饮食搭配。适当进行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熬夜。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要及时增减衣物。
4.心理护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可能会因疾病的困扰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关心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让患者了解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5.预防并发症护理:高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因此,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变化,预防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平稳度过每一天。
(唐征 郑州市中医院 心血管病六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