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脑血管疾病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近年来的医学数据和临床案例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脑血管疾病正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这类疾病所困扰。了解背后的诱因,对年轻人预防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不良生活习惯:健康的隐形杀手
熬夜成习,身体机能紊乱
如今,熬夜在年轻人中极为普遍。刷手机、打游戏、加班工作等,让夜晚的时间不断被延长。长期熬夜会打破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紊乱。例如,熬夜会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压的不稳定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一旦斑块破裂,就可能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
久坐不动,血管活力下降
现代年轻人的工作大多以久坐为主,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缺乏运动。身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血液循环速度减缓,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而且,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肥胖、高血脂等问题。肥胖和高血脂会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使血管壁变得狭窄、僵硬,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据统计,长期久坐的年轻人患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比经常运动的年轻人高出数倍。
饮食无度,血管不堪重负
年轻人的饮食常常倾向于高油、高盐、高糖。汉堡、薯条、奶茶、炸鸡等快餐食品深受喜爱,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糖分。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高糖饮食则会引发血糖波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血管病变。长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就像给血管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脑血管疾病。
精神压力: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高压工作,身心疲惫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加班、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让他们身心疲惫。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皮质醇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而且,精神压力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和睡眠,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生活琐事,心理负担重
除了工作压力,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也会给年轻人带来心理负担。例如,购房、育儿、人际关系等问题,都可能让人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当血管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血压就会不稳定,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
不良嗜好:侵蚀健康的慢性毒药
过量饮酒,血管受损
饮酒在年轻人的社交场合中较为常见,然而,过量饮酒对血管的危害极大。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长期过量饮酒还会升高血压,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此外,酒精还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的年轻人患脑出血的风险比不饮酒者高出数倍。
吸烟成瘾,血管“中毒”
吸烟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很多年轻人却忽视了这一点。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进入血液,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粗糙,容易形成血栓。同时,这些有害物质还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脑部血液供应,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吸烟还会降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导致大脑缺氧,进一步损害神经细胞。
年轻人不能再对脑血管疾病掉以轻心,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压力以及不良嗜好等因素,正一步步侵蚀着他们的血管健康。为了预防脑血管疾病,年轻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学会释放压力,戒烟限酒。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血管,远离脑血管疾病的威胁,拥抱美好的生活。
(潘思羽 西平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