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秘糖尿病:了解你的对手,守护你的健康

2025-03-02 09: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糖尿病,这一全球性的健康难题,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生活。它以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为显著特征,长期的高血糖状态犹如一把隐形的利剑,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潜移默化的损害。为了有效预防和科学管理糖尿病,深入了解其类型、症状、风险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1.1 型糖尿病(T1DM)

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被诊断出来,但也不乏成年后发病的案例。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了误判,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了胰腺中负责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激素,缺乏足够的胰岛素,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1.2 2型糖尿病(T2DM)

2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它通常与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在2型糖尿病中,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抵抗。随着时间的推移,胰腺为了应对胰岛素抵抗,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终导致胰腺功能衰竭,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使得血糖水平居高不下。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早期症状可能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

- 频繁的尿尿:由于血糖水平升高,肾脏需要排出多余的葡萄糖,导致尿量增加。

- 异常口渴:频繁排尿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进而引发口渴。

- 饥饿感增加:尽管摄入了足够的食物,但由于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身体仍感到饥饿。

- 疲劳:高血糖使得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导致全身乏力。

- 视力模糊:高血糖会影响眼球的晶状体,导致视力模糊。

- 慢性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使得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

- 伤口愈合缓慢:高血糖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的功能,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慢。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糖尿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

- 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 肥胖: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常常相伴而生,互为风险因素。

- 高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水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45岁以上,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依赖于一系列血液检测,主要包括:

- 空腹血糖测试(FPG):测量禁食8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正常值应低于6.1毫摩尔/升。

- 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在空腹状态下口服75克葡萄糖,测量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正常值应低于7.8毫摩尔/升。

- 随机血糖测试:无论是否进食,随机测量血糖水平,若超过11.1毫摩尔/升,则高度怀疑糖尿病。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应低于6.5%。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1. 生活方式的改变

- 健康饮食:选择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合理搭配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 定期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 体重管理: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 戒烟和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应坚决戒烟,适量饮酒。

 2. 药物治疗

-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

- 胰岛素注射: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 其他注射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肠道激素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3. 监测血糖水平

- 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 使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通过植入皮下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血糖变化,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

 结语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深入了解糖尿病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减少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只要坚持科学的治疗和自我管理,他们同样可以过上健康、充实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守护我们的健康未来。

(李正玉 周口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