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别乱吃药!这些药物相互作用会要命

2023-03-28 13: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药物打交道。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吃药缓解症状。然而,你是否知道,随意搭配药物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危及生命。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那些需要警惕的药物相互作用。

一、抗生素与抗凝药的“危险组合”

抗生素是我们对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而抗凝药则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但当这两类药物相遇,却可能擦出“危险的火花”。

以常见的抗生素阿奇霉素和抗凝药华法林为例。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而阿奇霉素会抑制华法林在肝脏中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这就好比给一辆原本正常行驶的汽车突然加大了油门,抗凝作用过度增强,导致出血风险大幅增加。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致命性出血事件。

所以,正在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选择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或者调整抗凝药的剂量,并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二、降压药与伟哥的“致命邂逅”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而伟哥(西地那非)等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在一些特定人群中也有使用需求。然而,这两类药物同时使用却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降压药的作用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伟哥同样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当它们一起服用时,血管过度扩张,血压会急剧下降。这种突然的低血压可能导致患者头晕、眼前发黑、摔倒,甚至引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

因此,有高血压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时,务必先咨询医生。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判断是否适合使用,并给出安全的用药建议。一般来说,在血压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如需使用,也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三、感冒药与退烧药的“重复用药陷阱”

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人在感冒时,为了尽快缓解症状,常常会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或者在服用感冒药的同时又吃退烧药。殊不知,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许多感冒药和退烧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一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但过量服用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当我们同时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时,就很容易导致药物剂量超标。肝脏在短时间内无法代谢过多的药物,就会引发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肝衰竭,危及生命。

所以,在选择感冒药和退烧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查看成分表,避免重复用药。如果不确定如何用药,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按照他们的建议服用。

四、降糖药与酒精的“甜蜜杀手组合”

糖尿病患者需要依靠降糖药来维持血糖的稳定。而酒精,作为社交场合中常见的饮品,与降糖药相遇时,却可能成为血糖的“捣乱分子”。

酒精会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而在服用降糖药的情况下,这种抑制作用会进一步增强。这就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引发低血糖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感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昏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外,长期饮酒还会影响降糖药的疗效,干扰血糖的控制,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饮酒。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也要严格控制饮酒量,并在饮酒前后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降糖药的剂量。

五、抗抑郁药与安眠药的“双重抑制危机”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失眠和抑郁的困扰。抗抑郁药和安眠药成为了很多患者的治疗选择。但这两类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过度抑制。

抗抑郁药和安眠药都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当它们一起服用时,可能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患者出现嗜睡、头晕、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危险的是,过度抑制还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这种风险更高。

所以,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如果存在睡眠问题,不要自行购买安眠药服用,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抗抑郁药的剂量或种类,或者选择更安全的助眠方法,如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又危险的问题,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谨慎,遵循“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少用药就少用药,能单用就不联用”的原则。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务必告知医生或药师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保健品、中药等,让专业人士为我们把好用药安全关。记住,正确用药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别让错误的用药方式成为健康的“杀手”。

(王曦聆 河南省儿童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