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在产妇群体中并不鲜见的精神障碍,不仅对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干扰家庭的和谐氛围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清晰认识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并了解家人能采取的有效帮助措施,对于保障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维护家庭稳定意义重大。
一、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一)情绪症状
1. 持续的情绪低落:产妇常常莫名地感到悲伤、沮丧,情绪整日处于低落状态,笑容明显减少,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也提不起兴致。例如,曾经热爱阅读的产妇,产后对书籍毫无兴趣,沉浸在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2. 焦虑与烦躁:产妇容易焦虑不安,常常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宝宝,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烦躁情绪,甚至无端发脾气,情绪波动较大。
(二)认知症状
1. 自我评价降低:产妇往往过度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对自己照顾孩子的能力极度不自信。哪怕孩子出现一点小状况,也会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
2. 注意力不集中:在照顾孩子或进行日常活动时,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也有所下降。比如常常忘记给孩子喂奶的时间,或者在做简单家务时频繁出错。
(三)生理症状
1.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是常见症状。产妇可能半夜醒来后就难以再次入睡,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加重身体和心理的不适。
2. 食欲改变:有些产妇会食欲大增,通过不断进食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而有些产妇则会食欲减退,对食物毫无胃口,体重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
3. 疲劳乏力:即使没有进行过多的体力活动,也会时常感到疲惫不堪,身体仿佛被抽干了力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照顾孩子的能力。
(四)行为症状
1. 回避社交:产妇会逐渐减少与家人、朋友的交流,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独自承受内心的痛苦。
2. 对婴儿态度异常:部分产妇可能对婴儿表现出过度的担心和紧张,时刻害怕婴儿受到伤害;而另一部分产妇则可能对婴儿缺乏兴趣,不愿亲近和照顾婴儿。
二、家人的帮助措施
(一)提供情感支持
1. 耐心倾听:家人要主动创造轻松的交流氛围,让产妇能够畅所欲言,耐心倾听她的烦恼和担忧,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共情,让产妇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
2. 表达关爱:经常用言语和行动表达对产妇的关心与爱护,如为她准备喜欢的食物、帮忙照顾孩子,让产妇切实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二)协助分担育儿责任
1. 学习育儿知识:家人提前学习育儿技能,如给婴儿换尿布、洗澡、拍嗝等,在产后能够熟练协助产妇照顾婴儿,减轻产妇的负担。
2. 合理安排照顾时间:制定科学的照顾时间表,家人轮流照顾婴儿,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其因过度劳累而加重抑郁情绪。
(三)关注产妇生活需求
1. 保证营养均衡:为产妇精心准备富含营养的膳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帮助产妇身体恢复,同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口味,满足产妇的饮食喜好。
2. 创造舒适环境: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和生活空间。
(四)鼓励社交与活动
1. 鼓励亲友探访:邀请产妇的亲朋好友前来探望,让产妇有机会与他人交流互动,缓解孤独感。但要注意控制探访时间和人数,避免让产妇感到疲惫。
2. 适度户外活动:在产妇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家人陪伴她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晒太阳等,让产妇接触自然,放松心情,促进身体恢复。
(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1. 观察病情变化:家人密切留意产妇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一旦发现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如出现自杀念头、严重失眠等,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 配合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督促产妇按时服药、接受心理治疗,为产妇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三、总结
产后抑郁症表现多样,家人需密切关注产妇身心状态。通过给予情感支持、分担育儿责任、满足生活需求、鼓励社交活动以及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助力产妇战胜产后抑郁症,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呵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王翠欣 郑州航空港区岗李卫生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