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作为一种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行为,对于维护社会健康、拯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伸出臂膀,让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出时,或许会有疑问:这些血液最终会流向何方?它们又是如何帮助到需要的人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一、无偿献血的意义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收取超过因献血发生必要的交通、误工等成本额度及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不仅关乎个人荣誉,更承载着拯救生命、给予家庭新希望的重任。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二、无偿献血的流程与检测
1.献血前准备:献血者需要填写《体检登记表》和《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并进行简单体检,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献血。
2.献血过程:在献血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采集一定量的血液,通常为全血400毫升,或机采血小板1至2个治疗量。
3.血液检测:采集后的血液会经过严格检测,包括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TP抗体)等项目的筛查。这些检测旨在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血液的处理与储存
经过严格检测合格的血液,会被送入成分制备室进行进一步处理。这里,血液会被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不同成分,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处理后的血液成分会被储存在特制的血袋中,并放入冷链设备中保存,以确保其新鲜度和有效性。
四、临床用血的需求与原则
临床用血是指使用通过输注等方式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制品,以治疗疾病、补充血容量和提高血液成分浓度的过程。在临床治疗中,血液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等患者的救治中。
临床用血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原则,包括不可替代原则(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法缓解病情时才考虑输血)、最小剂量原则(计算能最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输血剂量以节约血液资源)、个体化输注原则(针对每位患者的独特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输血策略)等。
五、你捐的血如何帮助他人
当你无偿献出的血液经过严格检测和处理后,它们将被储存在血库中,随时准备为需要的患者提供救治。当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评估输血指征后,会向医院输血科提出用血申请。在输血前,医生会详细向患者及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要求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随后,两名医护人员会仔细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的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信息,同时检查血袋是否有破损或渗漏以及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在确保所有信息无误且血液质量良好后,输血治疗才能得以实施。此时,你捐出的血液就能够在患者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恢复健康、重获新生。
六、结语
无偿献血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关乎生命、关乎爱。每一滴献出的血液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希望。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无偿献血事业,共同推动我国血液事业的健康发展。
(张文馨 开封一五五医院 检验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