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献血车和献血屋,也时常能听到关于献血救人的感人事迹。从献血到用血,这中间到底经历了哪些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简单的医学科普之旅,带大家全面了解这一过程,让大家更安心地参与献血,也更放心地接受输血。
一、献血前的准备与检查
① 填表登记:当你决定去献血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填写献血登记表。这张表格上会有十多个献血前的征询问题,比如你是否患有严重疾病、是否有传染病史等。你还需要出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以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录入。
② 健康征询与体检:填完表格后,工作人员会对你进行简单的健康征询,了解你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他们会给你量血压、称体重、测脉搏,会对你的血型进行初步检测。这些检查都是为了确保你符合献血的条件,保障你的身体健康。
③ 血液初筛:在献血前,会进行血液初筛。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扎手指取血,检测你的血色素、乙肝表面抗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当这些指标都合格后,你才可以进行献血。
二、献血过程
① 放松心情:献血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只要放松心情,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来做就可以了。在献血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但很快就会过去。
② 采集血液:献血时,医务人员会使用专业的医疗设备采集你的血液。每次献血量可以选择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整个献血过程大概需要3到5分钟,非常快捷方便。
③ 献血后护理:献血结束后,医务人员会给你贴上创可贴,并嘱咐你按压针眼处一段时间以防止出血。他们会让你在休息区休息10到15分钟,观察你是否有不适反应。献血后,记得多喝水,适当补充营养,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④ 领取献血证:完成献血后,你还会领取到一本无偿献血证。这本证书不仅是对你献爱心的记录,也是你之后自己或亲属用血时享受优惠福利的凭证。
三、血液的检测与制备
① 血液检测:你献出的血液并不会立即被用于临床输血,而是要先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这些检测包括经血传播疾病项目检测(如HIV、HBV、HCV和TP)、血型检测和ALT检测等。会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如HBV-DNA、HCV-RNA和HIV-RNA),以进一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检测指标只要有一项异常,这袋血液就会被立即作废。
② 血液制备:检测合格的血液会进入制备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分离出来,制成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烧伤病人可能需要血浆制品,车祸、大出血伤者需要输红细胞,白血病、癌症放化疗病人则需要大量血小板等。在血液制备过程中,还会通过滤器清除血液中的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细胞,但离开人体后三五天就会丧失活性,而它所吞噬的细菌、病毒却还可能存在。为了保障受血者的安全,必须清除血液中的白细胞。
四、血液的储存与发放
① 血液储存:制备好的血液制品会被放入血站的成品库进行储存。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悬浮红细胞需要在4℃左右的环境下保存,保质期为35天左右;血小板则需要在22℃左右的温度下保存,并且需要不断震荡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其保质期只有5天;血浆则可以在-18℃左右的低温状态下保存一年之久。
② 血液发放:当医院有患者需要输血时,他们会向血站发出订单。血站工作人员会根据订单内容,发放相应的血液制品,由专人专车运输至医院。在运输过程中,会确保血液制品的温度和安全性不受影响。
五、医院用血前的准备与核对
① 核对输血申请单:血液到达医院后,医务人员会核对输血申请单,确保申请单上的信息与患者信息一致。
② 血型匹配与交叉配血:医务人员会进行血型匹配和交叉配血实验。血型匹配是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ABO血型相符;而交叉配血实验则是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这一步骤可以进一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③ 准备输血:在确认血型匹配和交叉配血实验合格后,医务人员会准备输血。他们会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迹象。
六、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 密切观察: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迹象。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过敏反应、发热、呼吸困难等,他们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控制。
② 遵循医嘱: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医嘱,保持安静和放松。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七、献血与用血的意义
③ 献血的意义:献血不仅可以帮助那些需要输血的患者重获新生,还可以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献血也是一种传递爱心和正能量的行为,可以激发更多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④ 用血的意义:在临床医疗中,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帮助患者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成分,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治疗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八、关于献血的常见疑问解答
① 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正常成年人献血200到400毫升对身体健康是没有影响的。人体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献出的血液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适量献血还可以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② 献血前需要空腹吗? 献血前不需要空腹,但也不能吃得太饱或太油腻。献血前一天应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休息状态,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
③ 献血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 献血后一般2到3天就可以恢复正常。可以适当补充营养和水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④ 献血有年龄限制吗? 献血者的年龄应在18到55周岁之间。对于多次献血且身体状况良好的献血者,年龄上限可以适当放宽至60周岁。
⑤ 献血后多久可以再次献血? 根据国家规定,全血献血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成分献血(如血小板捐献)的间隔期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九、结语
通过以上的科普介绍,相信大家对从献血到用血的全过程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献血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在接受输血治疗时,我们也应该相信医学技术和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配合治疗过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源 商丘市中心血站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