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夜晚,当大多数人沉浸在甜美的梦乡时,有一部分人却在发出阵阵呼噜声,这不仅可能影响到他人的休息,还可能成为自身健康的预警信号。打呼噜,俗称打鼾,往往被视为睡眠质量好的象征,但实际上,它可能是多种耳鼻咽喉疾病的征兆。本文将深入探讨打呼噜背后的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几种常见耳鼻咽喉疾病,旨在提高公众对打呼噜问题的认识,并鼓励及时就医。
一、打呼噜的真相
打呼噜,医学上称为鼾症,是指在睡眠中因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得呼吸时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涡流和振动,从而发出声响。这种声响可能轻柔,也可能震耳欲聋,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
二、打呼噜与耳鼻咽喉疾病的关系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常伴有打呼噜、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OSAHS患者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咽腔)存在明显的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导致睡眠时呼吸受阻。长期未经治疗的OSAHS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
2. 鼻炎与鼻窦炎
鼻炎和鼻窦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鼻腔狭窄、分泌物增多,进而影响呼吸畅通。患者在睡眠时,由于鼻腔通气不畅,呼吸气流受阻,容易引发打呼噜。此外,鼻炎和鼻窦炎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 扁桃体肥大与腺样体增生
扁桃体和腺样体是位于咽部的淋巴组织,具有免疫功能。然而,当它们因感染、炎症或其他原因而过度增生时,会阻塞咽腔,影响呼吸。儿童是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增生的高发人群,他们常常因呼吸不畅而在睡眠中打呼噜,甚至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影响生长发育。
4. 咽喉反流
咽喉反流是指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和损伤咽喉黏膜,导致咽喉部炎症和狭窄。患者在睡眠时,由于体位变化,反流症状可能加重,影响呼吸,从而引发打呼噜。咽喉反流还可能伴有咽喉不适、异物感、声音嘶哑等症状。
三、打呼噜的应对策略
1. 改变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减少对上呼吸道的刺激;调整睡眠姿势,如侧卧有助于减少打呼噜。
2.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打呼噜伴发的耳鼻咽喉疾病,如OSAHS、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呼吸功能。
3. 使用辅助设备
对于轻度打呼噜者,可以使用口腔矫治器、鼻扩张器等辅助设备,帮助改善呼吸畅通。
4. 手术治疗
对于打呼噜伴有憋气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
四、结语
打呼噜并非睡得香的标志,而是可能隐藏着多种耳鼻咽喉疾病的信号。面对打呼噜问题,我们应保持警惕,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明确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用辅助设备或手术治疗等方法,都可以有效改善打呼噜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守护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打呼噜背后的健康隐患,享受每一个宁静的夜晚。
(姚晨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