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里,产后妈妈情绪低落、爱哭等表现,常被简单地归结为“矫情”。然而,产后抑郁是一种真实存在且需要高度重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对产妇自身、婴儿以及整个家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产后抑郁的常见信号
产后抑郁具有多种显著症状。情绪方面,产妇会持续陷入悲伤、空虚或绝望的低落状态,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照顾婴儿的能力,原本开朗的妈妈可能变得闷闷不乐、对事物失去兴趣、默默流泪,觉得生活黯淡无光。心理上,产妇会出现焦虑与易怒情绪,对婴儿健康、家庭责任等过度担忧,常因婴儿哭闹、家务安排等小事大发脾气,面对家人建议也易烦躁。
身体上,睡眠障碍和食欲改变较为常见。产妇可能出现失眠、早醒或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导致白天极度疲劳,照顾婴儿力不从心;部分产妇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吃什么都没有胃口,体重逐渐下降;而另一些产妇则可能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通过大量进食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导致体重明显增加。此外,产妇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难以完成任务,思维迟缓,对婴儿的照顾和互动缺乏热情。
同时,产妇会产生强烈的自责与内疚感,对自己的育儿能力、外貌或家庭角色不满,陷入自我否定。最为严重的是,部分产妇可能产生自杀念头,感到生活无望,甚至出现伤害婴儿的想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并加强家庭支持和监护。
二、产后抑郁的成因
生理因素
分娩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这种激素波动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情绪不稳定。同时,产后身体恢复过程中,疼痛、疲劳和睡眠不足也会加剧情绪问题。
心理因素
新手妈妈可能因育儿经验不足、对婴儿健康的担忧以及自我期望过高而感到焦虑。角色的突然转变和家庭责任的增加,也让她们面临巨大的心理负担。比如,一些产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把婴儿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现实往往与理想存在差距,当遇到困难时,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尤其是在育儿和家务分担方面,会让产妇感到孤立无援,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例如,丈夫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帮忙照顾婴儿和分担家务,产妇既要照顾婴儿,又要操持家务,身心俱疲,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三、应对产后抑郁的方法
自我调节
产妇要学会正确应对自身情况的改变,以及婴儿降生对自身的影响,维持良好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等方式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同时,要改善家庭关系,减少对家属的过分要求,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家人的不足。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缓解产后抑郁非常重要。尽量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白天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休息时间,让自己得到充分的放松。比如,在婴儿睡觉的时候,产妇也可以跟着睡一会儿,补充体力。
沟通交流
产妇要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沟通交流,倾诉自己的烦恼,释放情绪。可以参加一些产后妈妈互助小组,与其他有相似经历的妈妈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互相支持和鼓励。也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通过心理咨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产后抑郁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产妇调整负面思维模式,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人际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产妇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家庭治疗可以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药物治疗
如果产后抑郁症状较为严重,可以通过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舍曲林、氟西汀或帕罗西汀等。这些药物相对安全且有效,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产后抑郁不是矫情,而是一种需要被认真对待的心理健康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产后妈妈创造一个温暖、理解和支持的环境,让她们能够健康、快乐地陪伴宝宝成长。
(姚素丽 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