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指结肠黏膜上出现的隆起性病变。尽管多数结肠息肉为良性病变,但其存在仍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存在癌变风险。因此,一旦确诊,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切除。然而,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的护理及预防复发同样重要。
一、结肠息肉术后护理要点
结肠息肉手术虽为微创手术,但仍需患者配合做好术后护理,以促进伤口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卧床休息: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卧床时间根据息肉大小、切除方式及患者体质等因素而定,一般建议至少卧床1-3天。卧床期间,患者可适度翻身,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饮食调整:手术初期,患者应禁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营养需求。待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后,可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流质饮食包括米汤、藕粉、稀粥等,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无刺激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观察生命体征:患者应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心率、呼吸等指标。若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此外,还需观察排便情况,注意大便颜色、性状及有无鲜血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伤口护理,勿自行更换绷带或处理伤口。同时,注意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沾水,以免引发感染。
心理调适:患者可能会因疼痛、担忧病情等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心理调适同样重要。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二、结肠息肉预防复发要点
结肠息肉切除后,预防复发同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复发措施:
控制饮食:饮食是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重要因素。患者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果,如苹果、香蕉、芹菜、菠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道黏膜接触时间,降低息肉形成概率。同时,避免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红肉、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增加息肉复发风险。
定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便秘,减少肠道负担。患者应做到定时定点排便,避免长时间蹲坐或用力排便。排便时,不要看手机、报纸等,以免分散注意力,延长排便时间。同时,多喝水,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增加运动量: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预防结肠息肉复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瑜伽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以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恢复。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刺激结肠黏膜,增加息肉复发的风险。因此,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大量摄入酒精及吸烟。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有助于降低息肉复发风险。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是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重要手段。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的息肉。一般建议术后半年内复查肠镜,之后根据病情及医生建议调整复查频率。通过定期复查,可以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摘除,减少复发风险。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部分结肠息肉患者可能伴有慢性肠道炎症等原发疾病。这些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增加息肉复发的风险。因此,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消除炎症等不利因素,有助于降低息肉复发风险。
总之,结肠息肉术后护理及预防复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指导。通过科学的护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赵聪 河南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三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