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健康管理中,血糖检验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医学检测项目。血糖数值看似只是简单的数字,实际上却隐藏着关乎身体健康的重要密码。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对于预防和管理许多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血糖是什么
血糖,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为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一套精密的调节机制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相互作用。胰岛素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分泌,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而当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使肝脏释放储存的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二、血糖检验的重要指标
空腹血糖:指至少8小时不进食后所测得的血糖值,通常在早餐前进行检测。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一般为3.9 - 6.1mmol/L。空腹血糖是筛查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空腹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糖代谢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长期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而空腹血糖过低,可能会引发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所测量的血糖值。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餐后血糖能反映人体对进食后血糖的调节能力。很多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可能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会升高。餐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得的血糖值。随机血糖一般不超过11.1mmol/L。当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且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时,结合其他检查,可辅助诊断糖尿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应急状态(外伤、感染等),随机血糖也可能会升高,但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需要综合判断。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它反映的是过去2 -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范围一般在4% - 6%。与其他血糖指标不同,糖化血红蛋白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能更稳定、全面地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长期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控制目标一般为小于7%。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过高,说明患者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三.影响血糖检验结果的因素
饮食因素:检测前的饮食对血糖结果影响很大。如果在检测前大量进食高糖食物,或者晚餐吃得过晚、过多,都可能导致次日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升高。相反,过度节食也可能使血糖结果偏低,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可使血糖降低。如果在血糖检测前进行了剧烈运动,应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长期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但在检测时要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对结果的影响。
药物因素:许多药物会影响血糖水平。例如,某些降糖药、胰岛素会降低血糖;而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可能会使血糖升高。在进行血糖检验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准确解读结果。
生理状态:情绪紧张、应激状态(如手术、创伤、感染等)、妊娠等生理状态都会引起血糖波动。孕妇在妊娠期间,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会导致血糖升高,需要进行特殊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四、如何正确看待血糖检验结果
单一结果需谨慎判断:一次血糖检验结果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血糖值在一天中本身就有一定的波动,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在不同时间多次复查,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关注血糖变化趋势:对于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风险的人群,除了关注单次血糖值,更要关注血糖的变化趋势。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绘制血糖变化曲线,能更直观地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生活方式。
结合其他检查:血糖检验结果需要与其他检查项目,如血脂、血压、肾功能等结合起来分析。因为糖尿病往往与其他代谢性疾病相互关联,综合评估能更全面地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制定更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血糖检验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健康密码,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关注血糖变化,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仝蒙 登封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