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压的隐形调控者”:高血压的日常管理与自我监测

2024-04-27 08: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高血压,这个看似无声却威力巨大的健康威胁,正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它不像一些急性病那样来势汹汹,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增加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的风险。因此,了解高血压的日常管理与自我监测方法,就如同找到了“血压的隐形调控者”,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血压,守护健康。

一、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1. 饮食调控:低盐低脂是关键

饮食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每天盐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5克,这大约相当于一茶匙的量。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升高血压。同时,还要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相反,应增加富含钾、镁、钙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维护心血管健康。此外,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2. 控制体重:合理调整饮食与运动

体重与血压密切相关。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来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应维持在25kg/㎡以下。对于老年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快速且过度的减重,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3. 戒烟限酒: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从而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坚决戒烟。对于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则应减半。具体来说,就是葡萄酒控制在100150毫升(约23两),或啤酒250500毫升(约0.51斤),或白酒2550毫升(约0.51两)。同时,应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

4. 适量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

运动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参与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游泳和跳舞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进行3至5次,每次持续20至60分钟。在开始运动前,最好咨询医师以确定个人是否适合锻炼,以及适宜的运动强度。

5.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和优质的睡眠质量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释放大量肾上腺素等激素,从而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如果发现睡眠质量欠佳,可以尝试睡前用温热水泡脚、阅读书籍或聆听轻柔音乐等方法来促进睡眠。

6. 心理调适:保持情绪稳定

高血压患者应当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寻求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式。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进行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二、高血压的自我监测

1.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高血压患者应使用经过医学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监测。这种血压计测量准确、操作简单,适合家庭使用。不建议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因为它们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2.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测量血压前,应充分休息10分钟以上,避免在活动后直接测量血压。测量时应保持坐姿端正,双脚平放地面,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每次测量应连续进行2~3遍,每次间隔1分钟,并取平均值以确保准确性。

3. 定期监测血压

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在早晨服用药物前、排尿后以及晚上睡前测量血压。若血压已控制平稳且达标,则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但请注意,若自测血压给您带来不必要的焦虑感,则应避免频繁自测。

4. 记录并分享血压数据

每次测量血压后,应将数据记录下来,以便观察血压的变化趋势。同时,定期将血压数据分享给医生,以便医生了解您的病情变化和对治疗的遵从程度,从而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5. 注意血压监测的误区

在血压监测过程中,应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不要过分计较某一次的血压异常值,因为血压本身就是有昼夜节律变化的;不要随意更换血压计或测量方法,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要随意停药或减量用药,以免导致血压反跳等。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控、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和心理调适等日常管理措施,以及正确的自我监测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让我们携手努力,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让“血压的隐形调控者”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尚开亚 郑州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