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药物治疗。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疾病,确保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提升生活质量,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一、认识慢性病:早防早控是关键
慢性病以病程长、病因复杂、需长期管理为特点。它们虽然不像急性病那样来势汹汹,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同样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于慢性病管理至关重要。
慢性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身体变化,是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途径。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和有家族史者,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全面体检。
二、长期用药:遵医嘱,不擅自更改
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长期用药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药,却是一门大学问。
1. 严格遵医嘱
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疗效和副作用,擅自更改用药方案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2. 了解药物知识
在使用药物前,患者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还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3. 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长期用药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自身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
4. 妥善储存药物
药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因此,患者应妥善储存药物,避免其受潮、变质或受到其他污染。对于需要特殊储存条件的药品,如冷藏的胰岛素等,必须严格遵循说明书的要求。
三、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药物治疗只是慢性病管理的一部分,患者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合理膳食
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药物的疗效。
2. 适量运动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坚持每周进行一定时间的运动。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积极戒烟限酒,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4. 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高。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5. 心理调适
慢性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应学会通过冥想、社交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四、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诊是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复诊,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评估治疗效果,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诊,并携带好相关的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这样,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为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家庭支持:慢病管理的“隐形良药”
慢性病的管理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同时,家庭成员还应了解慢性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支持患者。
1. 营造健康环境
全家可以采用低盐低脂的饮食方式,共同进行体育锻炼等,为患者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2. 心理关怀
家庭成员应倾听患者的感受,避免指责和抱怨。用“我们一起试试”代替“你必须做到”,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 学习急救技能
家庭成员还应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助。
六、科技助力:智能穿戴提升用药依从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对身体指标进行监测并提供用药提醒,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例如,智能药瓶可以记录药品开盖的次数及时间,并通过蓝牙连接手机APP提醒患者及时服药。远程医疗咨询则能让患者不出门就能获取专业医生的指导与建议。这些科技手段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还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帮助。
七、走出误区:避免常见用药误区
在慢性病管理中,患者往往存在一些常见的用药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1. 血压正常就能停药
擅自停药易导致血压反弹,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量并停药。
2. 吃保健品比吃药安全
部分保健品可能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患者应避免盲目使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
3. 瘦人不会得糖尿病
内脏脂肪超标的“隐形肥胖”同样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患者应关注自己的体脂率而非仅仅关注体重。
4. 偶尔抽根烟没关系
任何吸烟量都会损伤血管并增加慢性病的风险。患者应积极戒烟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慢性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庭、医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地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面对疾病并寻求支持帮助,患者可以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郭倩倩 郑州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