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炎症性肠病的综合治疗策略:从药物治疗到生活方式调整

2025-02-07 14: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炎症性肠病(IBD)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它并非单一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虽然不似感冒发烧般常见,却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不过,随着医学发展,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策略,能有效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一、炎症性肠病的症状与危害
 
炎症性肠病的典型症状有腹泻、腹痛、便血,还伴有体重减轻、疲劳、贫血等全身表现。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日常饮食、睡眠,还会降低生活质量。长期炎症刺激下,肠道黏膜反复受损修复,会引发肠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患肠癌风险,威胁患者生命二、健康。
 
药物治疗:控制炎症的关键
 
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对于轻度至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这类药物是常用一线治疗药物,如美沙拉嗪。它能在肠道局部发挥抗炎作用,抑制炎症介质产生,减轻肠道黏膜炎症,缓解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不同剂型(栓剂、灌肠剂、口服制剂)可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如直肠病变用栓剂,左半结肠病变用灌肠剂,广泛结肠病变用口服制剂。
 
2.糖皮质激素
 
在炎症性肠病急性发作期,病情较重时,糖皮质激素可迅速控制炎症,减轻症状。像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能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减轻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多,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所以病情缓解后需逐渐减量停药。
 
3.免疫抑制剂
 
对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免疫抑制剂可发挥作用,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维持病情缓解。不过,使用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因为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4.生物制剂
 
这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大突破,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它们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炎症相关靶点,精准抑制炎症,疗效显著,尤其对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但生物制剂价格昂贵,可能有感染、过敏等风险,使用前需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三、生活方式调整:辅助治疗的重要环节
 
1.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至关重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它们会刺激肠道,加重炎症。高纤维食物在病情活动期也应谨慎摄入,可能增加肠道负担,但在缓解期可适当食用,促进肠道蠕动。建议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鱼肉等。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减轻肠道消化压力。此外,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2.心理调节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患病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加重病情。患者可通过与家人朋友倾诉、参加社交活动、听音乐、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帮助。
 
3.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在病情活动期应减少运动量,以休息为主。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紧密结合。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患者更多理解、支持与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相信通过综合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拥有更好生活质量。

(周保林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