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被医学界冠以 “无声的杀手” 之名。这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之所以获此称谓,并非因其发作时具有剧烈的疼痛感,而是源于其隐匿性强、损害范围广且后果严重的特点。了解高血压的 “沉默” 特性及早期信号,对预防心脑血管灾难至关重要。
高血压为何是 “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的 “杀伤力”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隐匿性极强是其最显著的特征。约 60% 的高血压患者在疾病早期甚至中期都没有明显症状,血压升高的过程缓慢且隐蔽,患者往往在体检或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时才偶然发现。这种 “无症状” 状态让多数人放松警惕,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持续损伤全身器官是其核心危害。血压长期高于正常范围(≥140/90mmHg)时,会像水流长期冲击水管一样,逐渐损害血管内皮。心脏为了克服血管阻力,需要更用力地泵血,久而久之导致左心室肥厚,最终引发心力衰竭;脑部血管受损后易形成动脉瘤,一旦破裂就是脑出血;肾脏血管硬化会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尿毒症;眼底血管病变则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这些损害通常是不可逆的,当症状明显时,器官已遭受严重损伤。
并发症致死致残率高是其最终威胁。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肾衰竭等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死亡的人数超过 1000 万,其中约 50% 的脑卒中和 40% 的心肌梗死由高血压直接导致。这些并发症往往突发且后果严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早期易被忽视的轻微症状
虽然高血压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并非完全无迹可寻。以下轻微症状常被误认为是 “疲劳”“年龄增长” 等正常现象,实则可能是血压升高的信号:
阵发性头痛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多为双侧太阳穴或后枕部胀痛,常在早晨起床后出现,活动一段时间后减轻。这是因为夜间血压相对较高,晨起时脑血管压力增加所致。很多人会将其归咎于睡眠不足或精神紧张,很少与高血压联系起来。
头晕与头重脚轻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在突然起身、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感到头晕,仿佛脚下发飘,但休息后可缓解。这种症状与血压波动导致的脑部供血变化有关,容易被误认为是低血糖或颈椎病。
睡眠障碍往往被忽视。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睡眠浅等问题,部分人还会伴随夜间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互影响)。这是因为血压升高会干扰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睡眠质量,而长期睡眠差又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视物模糊或眼疲劳需引起注意。早期高血压可能导致眼底小血管痉挛,患者会感觉看东西时轻微模糊、眼睛干涩或酸胀,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明显。由于这种症状与用眼过度的表现相似,常被忽略,直到出现眼底出血等严重病变才被发现。
肢体麻木或乏力偶尔出现。血压升高会影响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导致手指、脚趾发麻,或走路时腿部轻微乏力。这种症状多为阵发性,持续时间短,容易被误认为是受凉或姿势不当引起的。
如何避免被 “沉默” 蒙蔽?
鉴于高血压的隐匿性,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的关键。建议 18 岁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40 岁以上、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饮酒、高盐饮食者,应每 3-6 个月测量一次;出现上述轻微症状时,需及时监测血压,排除高血压可能。
家庭自测血压时,应选择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在安静状态下测量,避免仅凭一次测量结果判断。若多次测量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自测≥135/85mmHg),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高血压这个 “无声的杀手”,正是利用人们对轻微症状的忽视而逐渐侵蚀健康。只有提高警惕,关注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定期监测血压,才能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记住,对高血压而言,预防和早期控制永远比后期治疗更重要。
(张高强 灵宝市阳平镇中心卫生院 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