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这一看似平常的症状,有时却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严重健康预警,尤其是当中风悄然逼近时。中风,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将深入探讨眩晕与中风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如何识别并有效应对这一无声的警报,旨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降低中风的风险。
眩晕:中风的预警信号?
眩晕,即一种旋转感或失衡感,是许多人都有过的体验。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耳疾病、低血压、贫血等。然而,当眩晕伴随其他特定症状出现时,它可能预示着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俗称“小中风”,是中风的前兆之一。TIA引起的眩晕通常伴有短暂的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缓解,但它们是大脑血管暂时供血不足的表现,预示着未来中风的风险增加。
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常导致脑干、小脑等部位的缺血。这种缺血可引起严重的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是中风的另一种重要预警信号。
如何识别中风预警信号?
除了眩晕外,中风还可能伴随以下预警信号,这些信号的出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突然出现的头痛:尤其是剧烈、难以忍受的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视力障碍:一过性或持续性的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言语不清: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的言语。
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肢体突然无力、麻木,或活动不灵活。
平衡失调:行走不稳,容易摔倒,或出现不自主的摇晃。
意识障碍:突然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水平下降的症状。
应对策略:预防与急救并重
面对眩晕与中风这一无声的警报,预防与急救同等重要。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都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方式,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合理用药: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降糖、调脂等药物,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急救措施:
快速识别:一旦发现上述中风预警信号,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保持平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不要随意搬动:除非必要,否则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记录时间:准确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这对医生判断病情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结语:提高意识,守护健康
眩晕与中风,看似不相关的症状,实则可能隐藏着生命的危机。提高公众对中风预警信号的认识,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急救知识,是降低中风风险、保护生命健康的关键。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关注身体健康,及时识别并应对这一无声的警报,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幸福。在面对健康挑战时,保持冷静、积极应对,让爱与关怀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刘哲 社旗县中医院 中风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