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不仅负责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还参与调节血压、电解质平衡及多种内分泌功能。然而,当肾脏受损,一系列健康问题便会接踵而至,其中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便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肾脏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旨在提高公众对肾脏健康的重视程度,共同守护肾脏健康。
一、肾病综合征概述
肾病综合征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其中,大量蛋白尿是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低蛋白血症则是指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肾脏基底膜通透性增加有关,导致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引发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二、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微小病变型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这些病理类型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多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相关性肾炎,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实体瘤,以及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
药物或中毒:如青霉胺、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以及蜂蛰、蛇毒等中毒因素。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广泛,需仔细排查。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家族性肾病综合征等。
三、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多样,典型表现包括:
水肿:常以眼睑开始,严重的可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
蛋白尿:尿中泡沫多,化验尿蛋白阳性。
低蛋白血症:表现为营养不良、乏力、面色苍白等。
高脂血症:血脂升高,可出现肥胖、脂肪肝等并发症。
高血压:肾脏受损可导致血压升高。
尿频、尿急、尿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尿路感染症状。
腰痛:多为钝痛,少数可由外科疾患引起剧烈绞痛。
少尿或无尿:每昼夜少于400毫升为少尿,少于100毫升为无尿。
四、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及肾功能检查。血液检查显示血浆白蛋白减少、血脂升高;尿液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尿比重下降;肾功能检查可能显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此外,还可通过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五、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病因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根据病理类型使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糖、抗肿瘤治疗等。
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症状。
降脂治疗:使用降脂药物控制血脂水平。
降压治疗: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
并发症预防:
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如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
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如使用抗生素。
六、肾病综合征的预防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及避免熬夜等。此外,还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液常规,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肾脏疾病。对于已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避免病情恶化。
七、结语
肾病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我们可以更好地守护肾脏健康,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梁康 永城市人民医院 肾病内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