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是生命的重要“修缮工程”,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家属,术前术后的护理都像“使用说明书”一样关键。这篇科普将带您了解心脏手术全程的护理重点,帮助您从容应对挑战。
一、术前准备:打好“地基”才能建高楼
1、心理调适:先过“心理关”
(1)恐惧和焦虑是正常现象,可通过与病友交流、咨询心理医生或反复与主刀医生沟通来缓解。
(2)小技巧:写下3个最担心的问题,术前一天请医生逐一解答,能有效缓解不安。
2、生活细节:提前规划少折腾
(1)个人卫生:术前1天洗澡,重点清洁胸部和腋下,术后1-2周可能不便淋浴。
(2)衣物准备:带宽松的前扣式睡衣(方便术后穿脱)、防滑拖鞋和非金属内衣(避免检查干扰)。
(3)物品清单:老花镜、润唇膏、手机充电器、少量现金(医院小卖部可能不支持移动支付)。
3、药物管理:该停该换听医嘱
(1)抗凝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术前需遵医嘱停药,防止术中出血,停药后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2)降压药、降糖药:手术当天用少量水送服,避免低血压或低血糖风险。
4、饮食与禁食
(1)术前1天: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胀气食物(如牛奶、豆类)。
(2)禁食禁水:通常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防止麻醉时呕吐误吸。
二、手术当天:家属的“后勤保障”
1、进入手术室前
(1)护士会为患者留置静脉针、导尿管,配合深呼吸放松可减轻不适。
(2)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手术室内禁止佩戴首饰、假牙。
2、家属等候区攻略
(1)准备问题清单:提前列出“手术时长”“术后转入ICU还是普通病房”等问题,医生出来后及时沟通。
(2)带齐资料:病历本、医保卡、既往检查报告复印件,方便医生随时查阅。
三、术后护理:康复的“黄金期”
1、伤口护理:防感染是重点
(1)观察切口:每天检查有无红肿、渗液,若发现淡黄色或脓性分泌物,立即通知护士。
(2)换药原则:术后3天内每天换药,之后根据愈合情况调整,避免自行涂药。
2、疼痛管理:别硬扛也别过量
(1)镇痛泵使用:根据疼痛程度自行按压给药,入睡时可调低剂量防止过量。
(2)非药物止痛:听舒缓音乐、家属按摩四肢,能辅助缓解疼痛。
3、饮食恢复:循序渐进
(1)术后6小时:少量温水润喉。
(2)第1-3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避免胀气。
(3)1周后:逐渐过渡到软食(如面条、鸡蛋羹),仍需避免辛辣油腻。
4、活动指南:动静结合
(1)术后当天:床上活动脚趾、脚踝,预防血栓。
(2)第2天:尝试床边坐起,每次不超过10分钟。
(3)1周后:在辅助下短距离行走,避免长时间站立。
5、药物依从性:救命药不能停
(1)抗凝药:术后需重新调整剂量,定期复查凝血指标(INR值)。
(2)利尿剂和补钾药:严格按时服用,防止电解质紊乱。
四、长期管理:为心脏“保驾护航”
1、生活方式调整
(1)运动康复:术后3个月开始有氧运动(如快走),从10分钟逐步增加到30分钟。
(2)体重控制:BMI每降低1个点,心血管风险下降5%-10%。
2、心理支持:别忽视“心灵愈合”
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或记忆力下降,可通过参加病友会、培养新爱好(如养花、书法)转移注意力。
3、定期复查
(1)关键时间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全面复查,之后每年1次。
(2)必查项目: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凝血功能。
五、紧急情况处理:这些信号要警惕
1、危险信号:持续胸痛、呼吸困难、伤口裂开、体温超过38.5℃、下肢突然肿胀(警惕血栓)。
2、处理原则:立即停止活动,平卧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备用),同时拨打120。
心脏手术是生命重启的契机,但护理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持久战”。记住:医生的专业治疗是“先锋部队”,而您和家属的精心护理才是“后勤保障”。遵循医嘱、保持沟通,定能让心脏重新充满活力地跳动。
(王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医院区心血管外科五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