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伤。当遭遇骨折时,大多数人往往认为只要成功完成手术,就万事大吉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骨折手术仅仅是治疗过程的开端,术后的康复环节对于四肢最终功能的恢复起着决定性作用。
骨折手术的意义与局限
骨折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对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和固定,为骨头的愈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手术,医生可以利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内固定器材,将错位的骨折断端重新对合,使其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这样一来,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就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骨折的愈合。
但手术只是解决了骨折部位的结构问题,它并不能直接恢复肢体的功能。骨折以及手术创伤会导致周围软组织受损,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和血管等。这些软组织的损伤会引起疼痛、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而且,长期制动会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粘连,进一步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即使骨折愈合良好,肢体也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涵盖了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肢体功能。
促进骨折愈合
适当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例如,物理治疗中的超声波、电刺激等方法,能够刺激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折愈合的进程。同时,合理的运动可以防止骨折断端发生移位,保证骨折在正确的位置愈合。
减轻疼痛与肿胀
骨折及手术后,局部会出现疼痛和肿胀。康复治疗中的冷敷、热敷、按摩、抬高患肢等方法,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运动疗法可以促进淋巴液和血液的回流,减少组织间液的积聚,从而缓解肿胀。随着疼痛和肿胀的减轻,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提高,也更有利于进行后续的康复训练。
恢复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长期制动会导致关节僵硬,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通过专业的关节松动术、牵伸训练等方法,可以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恢复关节的灵活性。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能够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避免关节挛缩的发生。
增强肌肉力量
骨折后,由于肢体长时间不活动,肌肉会发生萎缩,力量明显下降。运动疗法中的等长收缩训练、等张收缩训练等,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肌肉,增强肌肉力量。强壮的肌肉能够更好地保护关节,提高肢体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改善肢体功能
作业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漱、吃饭、写字等。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让患者进行反复训练,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康复治疗的实施时机与方法
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一般在骨折术后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早期主要以物理治疗为主,如冷敷、热敷、电刺激等,以减轻疼痛、肿胀,促进血液循环。随着病情的恢复,逐渐增加运动疗法的比重。
在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同时,患者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例如,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早期可以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逐渐增加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度训练,以及下肢的负重训练。对于上肢骨折的患者,早期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逐渐过渡到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的训练。
骨折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康复治疗才是决定四肢最终功能的关键。患者应充分认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骨折愈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新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李威威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