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换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从 6 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 12 - 13 岁。在这个时期,孩子的乳牙会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然而,换牙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家长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换牙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异常,以确保孩子拥有健康整齐的牙齿和良好的口腔功能。
乳牙滞留
乳牙滞留是指乳牙到了该脱落的时间却没有脱落,而恒牙已经在乳牙的舌侧或唇侧萌出。这就导致口腔内出现 “双排牙” 的现象,看起来就像小乳牙 “赖着不走”。乳牙滞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孩子日常饮食过于精细,缺乏足够的咀嚼刺激,使得乳牙牙根吸收缓慢,不能按时脱落;二是乳牙曾患过严重的龋齿,导致牙根与牙槽骨粘连,阻碍了乳牙的正常脱落。
乳牙滞留对孩子的口腔健康有诸多不良影响。它会占据恒牙正常萌出的位置,使恒牙萌出受阻,从而出现牙齿排列不齐、拥挤等问题。长期如此,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发育。如果发现孩子乳牙滞留,应及时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一般会根据情况,将滞留的乳牙拔除,为恒牙的萌出腾出空间。
恒牙萌出异常
恒牙萌出顺序紊乱
正常情况下,儿童恒牙的萌出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是先萌出第一恒磨牙(俗称 “六龄齿”),然后是下颌中切牙、上颌中切牙等。如果恒牙萌出顺序紊乱,可能会导致牙齿排列不整齐。例如,侧切牙先于中切牙萌出,就可能使中切牙萌出时空间不足,出现错位萌出的情况。恒牙萌出顺序紊乱可能与遗传因素、乳牙过早缺失或滞留、局部牙龈增厚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发现孩子恒牙萌出顺序异常,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恒牙萌出困难
有些孩子会出现恒牙迟迟不萌出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恒牙胚位置异常、萌出路径上有阻力(如牙龈过厚、多生牙等),或者孩子身体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如钙、磷等)。恒牙萌出困难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咀嚼和发音,还可能导致邻牙向缺牙间隙倾斜,使后续恒牙萌出空间不足。对于恒牙萌出困难的孩子,医生通常会通过 X 线检查,了解恒牙胚的位置和发育情况。如果是牙龈过厚导致的萌出困难,可能会进行助萌手术,切开牙龈,帮助恒牙萌出;如果是多生牙等其他原因,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龋齿
在换牙期,由于乳牙和恒牙交替,口腔内环境较为复杂,牙齿更容易患龋齿。一方面,乳牙在脱落过程中,牙体组织会逐渐松动、破坏,容易残留食物残渣,滋生细菌;另一方面,新萌出的恒牙矿化程度相对较低,抗酸能力较弱,也容易受到细菌侵蚀。龋齿不仅会引起牙齿疼痛,影响孩子的进食和睡眠,还可能导致恒牙胚发育异常,甚至引发根尖周炎等严重并发症。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同时,要控制孩子对甜食的摄入,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龋齿。对于已经形成的龋齿,医生会根据龋坏的程度,采取补牙、根管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咬合异常
换牙期也是孩子咬合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此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如乳牙早失导致对颌牙伸长、偏侧咀嚼习惯等,都可能引起咬合异常。咬合异常不仅会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还可能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影响孩子的容貌美观。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咀嚼习惯,及时纠正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如果发现孩子有咬合异常的迹象,如上下牙齿不能正常对齐、咀嚼时费力等,应尽早带孩子到口腔正畸科就诊。医生会通过佩戴矫治器等方法,帮助孩子调整咬合关系,促进面部和口腔的正常发育。
儿童换牙期是一个需要家长密切关注的阶段。家长要了解换牙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带孩子就医。同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饮食,为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孩子换牙过程中,若您还有任何疑问,随时咨询专业的口腔科医生,让孩子的换牙之路更加顺利。
(徐倩倩 太康县人民医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