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秘肩周炎:原因、症状及应对方法

2025-01-18 20: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肩周炎,也被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或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它涉及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包括肌腱、韧带和滑囊,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肩周炎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认为与年龄增长、肩部受伤、过度使用、炎症性疾病、糖尿病以及甲状腺问题等因素有关。

 原因

肩周炎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者认为以下因素可能与之相关:

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慢,肩部组织的弹性减少,更容易发生损伤和炎症。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肩部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肩周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2. 肩部损伤:肩部的急性损伤,如跌倒、撞击等,或慢性过度使用,如长期从事重复性肩部活动的工作,可能导致肩部软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炎症和粘连,最终发展为肩周炎。

3. 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增加肩周炎的风险。这些疾病引起的炎症不仅影响关节,还可能累及肩部软组织。

4.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肩周炎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有关。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肩部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炎症和粘连。

5. 甲状腺问题: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也可能与肩周炎的发生有关联。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肩部软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能力。

6. 缺乏活动:长时间不活动,如术后制动、长期卧床等,可能导致肩关节僵硬和疼痛。缺乏适当的运动会使肩部软组织逐渐失去弹性和灵活性,增加肩周炎的风险。

 症状

肩周炎的症状通常逐渐出现,并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肩部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可能在夜间加剧,影响睡眠。患者常常感到肩部有钝痛或刺痛,疼痛范围可能从肩部延伸到手臂,甚至影响到背部和颈部。

2. 活动受限: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尤其是外展和旋转动作。患者可能在穿衣、梳头、抬高手臂等日常活动中感到困难,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这些动作。

3. 僵硬感:肩部感觉僵硬,活动时有摩擦感。患者在尝试活动肩部时,常常感到关节内有“卡住”或“摩擦”的感觉,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4. 肌肉萎缩:由于疼痛和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肩部肌肉萎缩。长期的肩部不适和活动减少,使得肩部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逐渐变得软弱无力。

 应对方法

肩周炎的治疗通常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显著改善。

1. 非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萘普生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有效缓解肩部疼痛和肿胀。

   - 物理治疗:通过特定的运动和拉伸练习,可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肩部功能。

   - 冷热敷:在疼痛区域使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症状。冷敷可以减少炎症和肿胀,热敷则有助于放松肌肉和改善血液循环。

   - 注射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类固醇注射以减轻疼痛和炎症。类固醇注射可以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快速缓解症状。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导致肩部疼痛的活动,进行适当的休息。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肩部放松和伸展运动。

2. 手术治疗:

   - 对于那些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手术通常包括肩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手术,以松解粘连的组织和修复损伤。肩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而开放手术则适用于粘连严重或伴有其他肩部病变的患者。

 预防措施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肩周炎,但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 定期锻炼:进行肩部和全身的适度锻炼,以保持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和强度。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肩部肌肉,减少软组织损伤的风险。

- 避免过度使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对于需要长时间使用肩部的工作,应定期进行肩部放松和伸展运动。

- 正确姿势:保持良好的姿势,特别是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可以减少肩部负担,预防肩部疼痛。

-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炎症。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成分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

 结语

肩周炎是一种可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大多数患者可以减轻症状并恢复肩部功能。如果出现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开始治疗。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有效管理肩周炎,提高生活质量。肩周炎的康复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但只要坚持治疗和预防,患者最终能够重拾健康的生活。

(李建峰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骨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