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体系的幕后,输血科宛如一座精密运转的“生命桥梁”,负责将爱心献血者的血液,安全、精准地输送到急需救治的患者体内。每一袋血从献血者身体中采集,到最终输入患者体内,都要经历一系列严谨、复杂且充满科技含量的流程。这不仅是血液的旅程,更是生命接力的奇迹。
一、献血者无私奉献
一切的起点,是献血者的无私奉献。无论是流动献血车,还是固定的献血站,每天都有爱心人士前来献血。医护人员会先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包括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检测血型和筛查血液传染病等项目。只有符合健康标准的献血者,才可以进行献血。整个献血过程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进行,一袋袋新鲜的血液被采集出来,暂时保存在含有抗凝剂的血袋中。采集后的血液会立即被送往输血科,开启它的奇幻旅程。
二、血型检测与交叉配血
输血科收到血液后,首要任务就是进行血型检测。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关系到输血的安全性。输血科采用多种方法对血型进行鉴定,不仅要确定ABO血型,还要检测Rh血型系统,以防止因血型不匹配导致的输血反应。
除了血型检测,交叉配血试验同样至关重要。当患者需要输血时,输血科会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与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这一过程如同为钥匙寻找匹配的锁,只有两者完美契合,才能保证输血安全。通过交叉配血,可以发现血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微小差异,避免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
三、血液成分制备与保存
为了让血液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输血科会根据临床需求,将采集到的全血进行成分制备。例如,通过离心技术,将全血分离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不同成分。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红细胞一般在2-6℃的环境下保存,保质期可达35天;血浆则需在-20℃以下冷冻保存,保质期长达1年;血小板需在22℃左右的恒温环境中振荡保存,保质期只有5天。
严格的保存条件和管理系统,确保了每一袋血液在有效期内都能保持良好的质量。输血科会对库存血液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血液的使用计划,避免浪费,保证临床用血的供应。
四、血液发放与运输
当临床科室提出用血申请,输血科会根据申请单,严格核对患者信息、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确认无误后,将所需的血液成分发放给临床科室。在运输过程中,血液需要保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确保其质量不受影响。专门的血液运输箱配备了保温材料和温度监控设备,实时记录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一旦温度超出规定范围,运输箱会发出警报,确保血液安全送达医院。
五、输血治疗与监测
血液送达临床科室后,医护人员会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血液标签,确保输血安全。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结束后,患者仍需接受一段时间的观察,以确保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反应。
从献血者到患者,每一袋血的奇幻之旅,凝聚了无数医护人员的心血和汗水。输血科作为这条生命链上的关键环节,通过严谨的操作流程、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每一次成功的输血治疗,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传递了人间的大爱与希望。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输血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梦冉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输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