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世界里,肿瘤就像一群“不速之客”,种类繁多,表现各异。了解常见肿瘤及其差异,就如同拥有了一本健康防御指南,能帮我们更早察觉身体的异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今天,咱们就一起揭开这些常见肿瘤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究竟有何不同。
一、肺癌:被“烟雾”笼罩的健康杀手
肺癌,堪称全球头号癌症杀手,与吸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烟草燃烧时产生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如同“恶魔的粉末”,年复一年地侵蚀着肺部。长期吸烟或被动吸入二手烟的人,肺部支气管黏膜在这些毒物刺激下,细胞逐渐发生恶变,最终形成肿瘤。
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可能只是偶尔的干咳,很容易被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或咽炎,常常得不到重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咯血时,痰中带血或咳出整口鲜血,令人惊恐;胸痛如同胸部被重物压迫,且疼痛持续不缓解;气短则是因为肿瘤阻塞气道或侵犯肺部组织,导致气体交换受阻。肺癌还容易发生转移,一旦转移到脑部,可能引发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转移到骨骼,会造成骨痛、病理性骨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在治疗方面,早期肺癌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病变的肺组织,犹如拆除一颗“定时炸弹”。中晚期肺癌则需综合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管齐下。靶向治疗像是给癌细胞定制的“专属导弹”,精准打击带有特定基因突变的癌细胞;免疫治疗则唤醒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重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为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二、乳腺癌:女性健康的“粉红噩梦”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犹如笼罩在女性心头的“粉红噩梦”。它的发病与激素水平失衡密切相关,月经初潮过早、绝经年龄过晚、未生育或生育较晚、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因素,都会使女性体内雌激素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刺激乳腺细胞,增加癌变风险。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肿块,多数肿块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活动度差,就像一颗“小石子”藏在乳房组织里。部分患者还伴有乳头溢液,液体可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乳房皮肤也会出现改变,如橘皮样外观,这是因为癌细胞阻塞淋巴管,导致皮肤水肿;乳头凹陷,原本挺拔的乳头逐渐回缩,也是乳腺癌的警示信号。
治疗乳腺癌,手术方式多样,有传统的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有保留乳房的保乳手术,满足不同患者需求。术后通常结合化疗、放疗,以清除残留癌细胞。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服用药物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如同釜底抽薪。靶向治疗针对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让患者在抗癌路上多了一份保障。
三、胃癌:被“饮食习惯”催生的病魔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颇高,与不良饮食习惯紧密相连。长期食用腌制、熏烤、霉变食物,这些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多环芳烃、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日积月累,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伤,为癌细胞滋生提供“土壤”。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重要诱因,它像个“小恶魔”,寄生在胃黏膜上,引发慢性炎症,逐步演变为胃癌。
早期胃癌可能仅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很容易被当作胃炎、胃溃疡而忽视。病情加重后,会出现上腹部剧痛、呕血、黑便等。呕血时,鲜血或咖啡渣样物质从口中吐出,黑便则是因为胃部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柏油样黑色大便,这些都是胃部病变严重的表现。
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切除病变胃部,清扫周围淋巴结,防止癌细胞扩散。化疗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术后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中医中药在胃癌治疗中也发挥独特作用,一些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的方剂,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辅助抗癌。
四、结直肠癌:肠道发出的“危险警报”
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饮食,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过多摄入红肉、加工肉类,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害物质持续刺激肠黏膜,诱发癌变。
早期结直肠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大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变细等,容易被忽视。随着肿瘤长大,会出现便血、腹痛、腹部肿块等。便血通常为暗红色,混在大便中,与痔疮出血有所不同;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位置因肿瘤部位而异;腹部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当能摸到肿块时,往往病情已发展到一定阶段。
治疗结直肠癌,手术切除肿瘤及相应肠段,再进行肠道吻合。术前肠道准备十分关键,通过清洁肠道,减少术中感染风险。术后辅助化疗、放疗,防止复发转移。定期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神器”,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病史、肠道息肉史者,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及时揪出肠道“隐患”。
五、肝癌:肝脏上的“定时炸弹”
肝癌,大多与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黄曲霉素污染食物等因素有关。乙肝、丙肝病毒持续感染,使肝脏反复发生炎症、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酗酒如同给肝脏灌“毒药”,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损伤肝细胞,加速肝癌进程。黄曲霉素污染的粮食、坚果等,哪怕少量摄入,也是诱发肝癌的高危因素。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仅有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等轻微不适,常被当作工作劳累、消化不良。当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会出现黄疸,即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同浓茶;肝区疼痛加剧,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还可能出现腹水,腹部膨隆,患者感觉腹胀难忍。
肝癌治疗难度较大,早期可手术切除,但由于肝脏血供丰富,肿瘤易复发。中晚期常采用介入治疗,通过血管栓塞,阻断肿瘤供血,使其“饿死”;射频消融术利用高温杀灭癌细胞;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在不断探索中,为肝癌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带来曙光。
常见肿瘤各有特点,从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到治疗手段都大不相同。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体变化,及时发现“蛛丝马迹”,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侯金旭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诊疗中心(血液肿瘤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