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头晕小百科:了解头晕,不再害怕!

2025-04-07 08: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头晕这事儿,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有时候是猛地一站起来,脑袋“嗡”的一下,天旋地转;有时候是长时间对着电脑,突然感觉脑袋昏昏沉沉,像被一团雾气笼罩。头晕起来,整个人都不好了,干啥都没劲儿,还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了大毛病。今儿个,咱就来好好唠唠头晕这档子事儿,让你把头晕了解得明明白白,以后再碰到,心里就有底,也不害怕啦。

一、头晕是啥“妖魔鬼怪”

(一)头晕的定义

头晕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症状,它涵盖的范围还挺广。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头部的不适感,让人感觉脑袋发昏、发沉,或者像在坐船一样晃悠,甚至严重的时候,感觉周围的世界都在疯狂旋转,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它可以是偶尔“冒个泡”,转瞬即逝,也可能赖着不走,持续好长时间,搅得你不得安宁。

(二)头晕的分类

头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眩晕,这可是最“猛”的一种,发作起来,感觉自己和周围的环境都在打转,就像被卷进了一个大漩涡,站都站不稳,眼睛闭上也不管用,还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像美尼尔氏综合征引发的头晕就属于这一类。第二种是头昏,相对温和一些,就是脑袋昏昏沉沉、不清醒,像是脑袋里被灌了铅,做事提不起精神,一般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或者高血压前期可能会有这种感觉。第三种是平衡失调感,走起路来总觉得脚下不稳,像踩在棉花上,身体东倒西歪,这往往和内耳疾病、脑部神经病变有关系。

二、头晕的“肇事元凶”

(一)内耳问题

内耳可是咱们身体里的“平衡大师”,它里面有复杂的结构,像半规管、前庭这些,专门负责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把信息传递给大脑,让咱们能稳稳地走路、跑步。要是内耳出了故障,比如说感染了炎症,像中耳炎蔓延到内耳,或者内耳里长了结石,干扰了正常的平衡感知,那头晕就找上门了。还有一些人,突然变换体位,比如从床上猛地坐起来,内耳里的液体“晃荡”得不对劲,就引发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常说的“耳石症”,那一阵一阵的头晕,能把人折腾得够呛。

(二)脑部供血不足

大脑可是个“耗能大户”,时刻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要是供血出了问题,头晕立马就来“抗议”。动脉硬化是个常见的“捣乱分子”,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像老化的水管,变得又硬又窄,血液流过去就不顺畅,大脑供血不足,头晕也就随之而来。还有颈椎病,现在好多人成天低头玩手机、对着电脑,颈椎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压迫了椎动脉,通往大脑的血液“道路”受阻,脑袋自然就晕乎乎的。另外,血压波动也不容忽视,血压突然升高,大脑血管压力增大,会晕;血压降得太低,大脑供血跟不上,也晕,就像血压在给大脑“开玩笑”,让你苦不堪言。

(三)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会把头晕当“副产品”。比如说贫血,血液里的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含量少,携带氧气的能力就差,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滋养,就会感觉头晕、乏力,干点活儿就气喘吁吁。低血糖也一样,肚子饿的时候,血糖水平过低,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先是心慌、手抖,接着就头晕眼花,这时候吃点甜的,补充下血糖,症状往往就能缓解。还有感冒、发烧的时候,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容易头晕,这是身体在提醒你:“我病啦,得好好休息!”

(四)精神心理因素

压力大、焦虑、抑郁这些精神心理因素,也能让头晕“趁虚而入”。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家庭的烦心事一箩筐,长期精神紧绷,大脑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就容易引发功能性头晕。这种头晕查不出啥器质性病变,但就是让人难受,越焦虑越晕,越晕越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比如说,有些人一到考试、面试这种压力大的场合,就头晕得厉害,就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三、头晕来袭,咋办

(一)紧急应对措施

要是头晕突然发作,千万别慌。首先,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防止摔倒受伤,毕竟头晕的时候站不稳,要是磕了碰了,那可就雪上加霜了。如果伴有恶心、呕吐,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到气管里,引起窒息,这可大意不得。要是眩晕感特别强烈,闭上眼睛,尽量保持安静,让身体和大脑放松一下,等待症状缓解。

(二)就医指南

如果头晕频繁发作,或者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一天还不好转,那就得麻溜儿地去医院瞧瞧了。去医院该挂啥科呢?这得看具体情况。要是眩晕为主,伴有耳鸣、听力下降,优先考虑挂耳鼻喉科,排查内耳疾病;要是头晕伴随着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利,那得赶紧去神经内科,看看是不是脑部出了问题;要是怀疑是颈椎病引起的,骨科或者康复科就是你的“救星”。到了医院,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做一些体格检查,像量血压、查眼底,还可能会安排脑部CT、磁共振成像(MRI)、前庭功能检查等,找出头晕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四、中医妙法,击退头晕困扰

当头晕这个“小恶魔”来袭,中医有不少独特手段助你摆脱它的纠缠。

(一)中药调理,扶正祛邪:中医眼里,头晕成因多样,气血不足是常见缘由。气血亏虚,头部得不到充足滋养,就容易晕乎乎。八珍汤此时宛如“救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气,让身体有动力生血;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活血,为身体补足气血“弹药”。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坚持一段时间,头晕便会减轻,整个人精气神都足了。若因痰湿中阻导致头晕,脑袋像被湿布裹着,不清醒还犯恶心,半夏白术天麻汤就可大显身手,半夏、白术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息风,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化痰,把体内痰湿“清扫”干净,清阳得升,头晕自然消散。

(二)穴位按摩,疏通经络:人体自带“头晕解药”——穴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堪称诸阳之会。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顺时针揉动,每次3-5分钟,每日数次,能升阳举陷、醒脑安神,仿佛给脑袋注入一股活力,有效缓解头昏沉之感。风池穴也不容小觑,它在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双手拇指同时按压,力度适中至有酸胀感,同样按压3-5分钟,可疏风清热、醒脑开窍,对风邪侵袭引发的头晕、头痛效果奇佳。

(三)艾灸温通,改善循环:艾灸也是治头晕的一大利器。艾灸足三里穴,此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它是强壮要穴,艾灸此处能健脾益胃、补气养血,促进气血运行,让头部供血更充足。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20分钟,如同给身体的“能量通道”做保养,久而久之,头晕发作频率都会降低,身体愈发康健。试试这些中医妙招,和头晕说再见,畅享清爽生活。

五、预防头晕有妙招

(一)生活习惯调整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把很多头晕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早睡早起,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大脑和身体都得到充分休息,就像给手机充满电,第二天才能活力满满,减少头昏沉沉的感觉。饮食上,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少吃油腻、辛辣、高盐食物,保持血管健康,预防动脉硬化。还有,减少低头时间,每隔一会儿就活动活动脖子,做做颈椎操,预防颈椎病,别让颈椎问题“压”得你头晕。

(二)适度运动锻炼

适度运动对预防头晕好处多多。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这些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让大脑供血更充足。不过,要注意运动强度别太大,循序渐进,尤其是中老年人,运动过度反而可能引发头晕。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长期下来,你会发现头晕的次数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棒。

(三)压力调节

学会给自己减压,也是预防头晕的关键。工作之余,找点喜欢的事儿放松放松,看电影、听音乐、钓鱼、旅游啥的,把压力释放出去,让大脑神经松弛下来。要是压力大到自己排解不了,也别硬撑着,可以找朋友聊聊天,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别让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把头晕“勾”来。

六、总结

头晕虽然常见,但只要咱们了解它的来龙去脉,知道怎么应对、怎么预防,就不怕它来捣乱。要是感觉头晕不对劲,及时就医,别拖着。平时呢,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调节好压力,让身体保持在一个“高能”状态,头晕自然就离你远远的。希望通过这篇科普,大家都能对头晕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后再碰到头晕,就能淡定应对,继续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杨惠杰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