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性早熟:家长如何早发现早干预?

2022-08-11 11: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性早熟是不少家长担忧的问题。性早熟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还可能对其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了解性早熟相关知识,掌握早发现、早干预的方法,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儿童性早熟?

在医学上,性早熟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正常情况下,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被激活,体内性激素水平上升,从而出现第二性征。而性早熟的孩子,这条性腺轴提前启动,导致青春期发育过早开始。

二、性早熟的类型和成因

(一)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

这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导致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成因较为复杂,部分是特发性的,找不到明确病因;还有一些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比如下丘脑错构瘤、脑肿瘤、脑积水等。

(二)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

并非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启动,而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性激素增多,导致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常见原因包括性腺肿瘤、肾上腺疾病产生过多性激素,或者孩子误服含性激素的药物、接触含激素的化妆品等。

(三)不完全性性早熟

也叫部分性性早熟,是性早熟的特殊类型。比如单纯乳房早发育,女孩仅表现为乳房增大,不伴有其他性征发育,子宫、卵巢大小也正常;单纯阴毛早现,多见于女孩,表现为阴毛提早出现,而其他性征未出现。

三、性早熟的危害

(一)身高受损

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会使孩子骨骼生长加速,骨骺提前闭合。虽然短期内孩子身高可能比同龄人高,但成年后身高往往低于正常发育的孩子,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和职业选择。

(二)心理问题

性早熟使孩子身体发育与同龄人不同,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例如,女孩胸部过早发育,可能在学校被同学异样看待,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四、如何早发现儿童性早熟?

(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

家长要养成定期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的习惯,绘制生长曲线。如果孩子身高增长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加快,比如原本每年长高5-6厘米,突然一年长高8-10厘米,就需警惕性早熟的可能。

(二)关注第二性征发育

对于女孩,要留意乳房是否过早发育,一般乳房开始发育是性早熟最早出现的体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增大、隆起,有时可能伴有触痛;观察是否过早出现阴毛、腋毛;关注月经初潮时间,若8岁前出现月经,肯定属于性早熟范畴。

对于男孩,注意睾丸容积是否增大,睾丸增大是男孩性早熟最先出现的特征,正常男孩睾丸容积小于4ml,若9岁前睾丸容积≥4ml,提示性早熟;观察阴茎是否增长、增粗;留意是否过早出现阴毛、喉结、变声等。

(三)留意异常表现

如果孩子出现头痛、头晕、视力下降等症状,可能是颅内病变导致的性早熟,需及时就医排查。

五、性早熟的早干预措施

(一)及时就医检查

一旦发现孩子有性早熟迹象,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生长发育史、家族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还会安排一系列辅助检查,如骨龄测定、性激素水平测定、子宫卵巢B超(女孩)或睾丸附睾B超(男孩)、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性早熟的类型和病因。

(二)根据病因治疗

1.中枢性性早熟:对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目前主要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进行治疗。GnRHa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延缓骨骺闭合,改善成年身高,同时还能延缓第二性征的快速进展。治疗疗程一般2年左右,具体需根据孩子情况调整。对于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可能需要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

2.外周性性早熟: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由肿瘤引起,需手术切除肿瘤;若是外源性性激素摄入导致,应立即停止接触相关物品。

(三)生活方式调整

1.合理饮食:保证孩子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进补。少吃含激素的食物,如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等;控制油炸食品、甜食摄入,防止孩子肥胖,因为肥胖也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之一。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

2.充足睡眠: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需10-12小时,小学生9-11小时,中学生8-9小时。

3.适当运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跳绳、篮球、游泳等。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利于孩子长高。

儿童性早熟需要家长高度重视。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孩子的身体发育和行为表现,做到早发现。一旦确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科学干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侯宁宁 鹤壁市人民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