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导致心室率异常增快,严重影响心脏功能。房颤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显著增加了中风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据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可高达非房颤患者的两倍以上。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尤其是急性发病时的急诊处理,如何快速、稳定、准确地控制心室率,成为降低中风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房颤与中风风险的关联
房颤之所以会增加中风风险,主要是因为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跳动使得心腔内的血液流动变得紊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流进入大脑,堵塞脑血管,引发中风。此外,房颤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都会进一步增加中风的风险。
二、急诊控制心室率的重要性
在急诊环境中,对于房颤患者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控制心室率,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中风风险。快速、稳定、准确地控制心室率,可以为后续的抗凝治疗、复律治疗或长期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三、急诊控制心室率的策略
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
急诊医生在接诊房颤患者时,应首先进行病情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监测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心室率的快慢。对于心室率过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立即给予紧急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心室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和胺碘酮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功能、血压、电解质水平等)和药物的副作用进行综合考虑。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之一,它能有效减缓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洋地黄类药物可能更为合适。胺碘酮则主要用于治疗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尤其是那些对其他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电复律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心室率过快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考虑进行电复律治疗。电复律是通过向心脏释放一定量的电能,使心房和心室恢复正常的节律。在进行电复律前,应确保患者已接受适当的镇静和麻醉,以减少疼痛和焦虑。
抗凝治疗
在控制心室率的同时,抗凝治疗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抗凝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出血风险、肾功能等)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进行综合考虑。
长期管理
急诊处理只是房颤治疗的一部分。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长期管理同样重要。这包括定期的心电图监测、心室率控制、抗凝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需要进行电复律治疗的患者,应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抗凝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急诊处理后,应及时将患者转诊至心血管专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五、结语
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翻倍,急诊处理中快速、稳定、准确地控制心室率对于降低中风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抗凝治疗以及长期管理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共同推动房颤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张钟慧 新蔡县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