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F)作为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科学、全面且精细化的管理,是改善其预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的核心举措。体重管理与药物护理在心力衰竭的综合管理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患者的病情控制与康复进程。本文将从严谨规范的体重监测方案、精准细致的药物管理要点以及科学合理的生活干预策略这三个维度,深入且系统地阐述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者以及患者和家属提供专业、权威的指导。
一、体重监测方案
(一)监测规范
每天晨起空腹、排尿后测体重,这时身体状态稳定,数据准确。用同一台体重秤,定期校准,保证误差<0.2kg ,精准数据利于发现病情变化。还要记24小时出入量,算差值并控制在<500ml ,直观反映体内液体平衡,辅助体重监测评估病情。
(二)预警标准
3天内体重增>2kg或1周内增>2.5kg,就是病情变化信号,意味着可能液体潴留,心脏前负荷加重,心衰症状加剧。关注下肢水肿,特别是胫前凹陷性水肿,其加重表明体循环淤血,需及时干预。
(三)应对措施
达到预警标准,马上限盐,每天<3g,减轻钠水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遵医嘱调利尿剂剂量,有效排水控制体重,但要防过度利尿致电解质紊乱。症状加重就立刻复诊,医生评估后调整治疗方案。
二、药物管理要点
(一)核心用药
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基础药,像呋塞米建议晨服,和生理节律相符,不影响睡眠还能日间有效利尿。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用,抑制交感神经,降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但负性肌力作用强,大剂量易加重心衰。用RAAS抑制剂要监测血钾,它抑制RAAS系统,降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却可能使血钾升高,尤其和保钾利尿剂合用时更要警惕。
(二)服药技巧
对胃肠刺激大的药分次吃,减轻不适,提高服药依从性。固定时间服药,稳定血药浓度,契合生物钟,保证药效。绝对不能突然停药,像β受体阻滞剂和RAAS抑制剂,突然停药会让心衰恶化,调药得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三)不良反应监测
留意患者有无乏力、心悸,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利尿剂会让钾、钠等电解质丢失,影响心脏电生理,引发心律失常。关注尿量,尿量少可能是肾功能受药物影响,ACEI初期可能使血肌酐升高,尿量异常要评估肾功能、调整方案。提醒患者起床慢,防体位性低血压,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易引发此问题,突然起身供血不足会头晕甚至晕厥。
三、生活干预策略
(一)饮食管理
限水限盐,每天液体<1500ml,严控钠水潴留,除少喝水,还要注意食物含水量。少食多餐,每天5 - 6次,避免胃肠负担过重,加重心脏供血压力,还能稳血糖、保营养。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天0.8 - 1.0g/kg/d,选瘦肉、鱼等食物,提供必需氨基酸,但不能过量,以防增加肾脏负担。
(二)活动指导
鼓励做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耐力和生活质量。用Borg评分控强度,保持在11 - 13分,既达锻炼效果又不过度劳累。运动别做憋气动作,像瓦尔萨尔瓦动作,会使胸腔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减少,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三)症状日记
患者要记呼吸困难程度,用6级量表评估,直观反映病情波动。记录夜间阵发呼吸困难次数,这是心衰常见症状,次数变化能帮医生了解病情、调整方案。关注活动耐量,比如步行距离缩短,表明心衰加重,定期记录便于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应对。
体重波动是心力衰竭代偿状态的高度敏感指标,建议患者及家属建立“监测 - 记录 - 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体重变化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医生。若患者出现夜间不能平卧或静息心率>100次/分等症状,提示心力衰竭病情可能急剧恶化,需立即就医。药物调整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必须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各项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后指导进行,患者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梁平利 原阳县中心医院 肾内老年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