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即中风,可谓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头号隐形杀手”,主要是指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因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发病后因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视。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统计,在脑卒中患者中,死亡率高达20.00%左右,患病后出现后遗症的患者约有75.00%。其中,以认知功能障碍最为常见,约占42%~43%。可见,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但若是早发现早治疗,则会有效提高其生存率,并降低脑卒中后并发症的发生。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遇到的一种功能障碍情况,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的一系列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以下是关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发病原因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脑部损伤:脑卒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细胞损伤,进而影响认知功能。
(2)炎症反应:脑卒中后,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3)神经递质失衡:脑卒中后,神经递质失衡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2. 症状表现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
(1)记忆力下降:患者难以记住新信息,对过去的事件也容易遗忘。
(2)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3)语言能力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表达困难、理解困难等。
(4)执行功能障碍:患者难以完成复杂的任务,如计划、组织、决策等。
3. 诊断与治疗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药物治疗:针对炎症反应、神经递质失衡等病因,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2)康复训练:通过认知训练、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3)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4. 预防与护理
预防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关键在于预防脑卒中。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降低脑卒中风险。
(2)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4)适度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在护理方面,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等知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预防脑卒中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昊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神内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