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神经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与舒适度提升

2025-01-28 09: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神经重症监护领域,疼痛管理和舒适度提升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康复进程的关键环节。神经重症患者,如因脑卒中、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等原因入住ICU的患者,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焦虑、恐惧及生理功能紊乱,这些不适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加剧其心理负担,延长康复周期。因此,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策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是神经重症护理的重要任务。

一、神经重症患者的疼痛特点

神经重症患者的疼痛来源多样,既包括原发疾病导致的疼痛,如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神经受损导致的肢体疼痛,也包括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如气管插管、引流管放置、频繁翻身等操作带来的不适。此外,长期卧床、活动受限也可能导致肌肉痉挛、压疮等并发症性疼痛。这些疼痛往往持续时间长、程度剧烈,且因患者意识状态、沟通能力受限,疼痛评估更加困难。

二、疼痛管理策略

全面评估: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如数字评分量表(NR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等,对患者进行定期、系统的疼痛评估。对于无法自我表达的患者,通过观察其行为反应、面部表情、生命体征变化等间接指标进行评估。

多模式镇痛:根据疼痛类型和程度,采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多种药物联合镇痛,以减少单一药物的副作用,提高镇痛效果。同时,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可作为辅助。

个性化治疗:考虑到神经重症患者的个体差异,疼痛管理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持续监测与调整:疼痛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持续监测患者的疼痛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镇痛效果的最大化。

三、舒适度提升措施

环境优化:保持ICU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减少噪音和光线刺激,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休息和恢复的环境。

体位管理:定期翻身,避免压疮;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减少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硬;对于气管插管、引流管等刺激性操作,尽量减轻对患者的不适。

心理支持:神经重症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心理焦虑和恐惧,医护人员应提供情感支持,通过语言安慰、握手、眼神交流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必要时,引入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家庭参与: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如定期探视、共同进行康复锻炼等,增强患者的社会归属感,提升康复动力。

康复锻炼: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康复锻炼,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疼痛管理与舒适度提升的挑战与对策

神经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与舒适度提升面临诸多挑战,如患者意识状态不稳定、疼痛评估困难、药物副作用等。对此,医护人员需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疼痛评估和管理能力;采用先进的疼痛评估工具和技术,提高评估准确性;加强跨学科合作,如与疼痛科、康复科等紧密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提高其对疼痛管理和舒适度提升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医患合作,共同推动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神经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与舒适度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全面的疼痛评估、多模式镇痛策略、优化治疗环境、加强心理支持、促进家庭参与及康复锻炼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升舒适度,加速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吴霞 郑州人民医院 神经重症监护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