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癌筛查指南:这些信号你可能忽视了

2025-04-11 16: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威胁不容小觑。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肺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肺癌的早期信号和定期进行筛查,成为了预防和早期发现肺癌的关键所在。

 一、肺癌的早期信号

 1. 持续性咳嗽

咳嗽,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然而,持续性咳嗽,尤其是干咳,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没有明显改善,这可能是肺癌发出的早期信号。这种咳嗽通常不同于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它更为持久且难以缓解。

 2. 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很多人可能会将其归咎于喉咙发炎或过度用嗓。然而,如果声音嘶哑持续不退,且没有明显的炎症或其他原因,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导致的。此时,应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3. 胸痛或胸部不适

胸痛或胸部不适,尤其是在深呼吸、咳嗽或身体活动时加剧,这种症状往往让人联想到心脏问题。然而,它也可能是肺癌的早期信号之一。肺癌肿瘤可能侵犯胸膜或胸壁,引起疼痛或不适感。

 4.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如没有剧烈运动或呼吸道感染,这可能是肺癌阻塞气道或胸腔积液导致的。这种呼吸困难通常会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5. 反复发生的肺部感染

反复发生的肺炎或支气管炎,尤其是同一部位的感染,这不仅是身体抵抗力下降的表现,也可能是肺癌的早期信号。肿瘤可能阻塞气道,导致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6. 咳血或痰中带血

咳血或痰中带血,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警示信号。尤其是对于长期吸烟者来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医检查。咳血可能是肿瘤侵犯支气管血管导致的。

 7. 体重下降和食欲不振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和食欲不振,尤其是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这可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肿瘤消耗大量能量,导致身体消瘦和食欲减退。

 8. 持续性疲劳

持续性疲劳,即使休息充足也无法缓解,这种疲劳感不同于日常的劳累,它更为深沉且难以消除。这可能是肺癌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信号,应引起重视。

 二、肺癌筛查指南

 1. 高风险人群筛查

肺癌筛查主要针对高风险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长期暴露于石棉或其他致癌物质的人群。这些人群由于特定的暴露史或遗传因素,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2. 筛查方法

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是推荐用于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与常规CT相比,LDCT的辐射剂量更低,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结构,有效发现早期肺癌。通过这种先进的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微小的肿瘤结节,从而实现早期诊断。

 3. 筛查频率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LDCT筛查。定期的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肺部病变,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具体的筛查频率应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筛查的局限性

尽管筛查可以提高早期发现肺癌的机会,但并非所有肺癌都能通过筛查发现。某些部位的肿瘤或微小的病变可能难以被影像技术捕捉。此外,筛查也可能带来过度诊断和治疗的风险,如不必要的手术或化疗。因此,在进行筛查前,应充分了解其利弊,并与医生进行详细沟通。

 三、预防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1. 戒烟

戒烟是预防肺癌最重要的措施。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有增加肺癌风险的可能。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严重损害肺部健康。戒烟不仅可以降低肺癌风险,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2. 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富含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降低肺癌风险。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能够增强免疫力,抵御癌细胞的侵袭。此外,应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3. 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肺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有害物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4. 减少暴露于致癌物质

尽量减少接触石棉、氡气等已知的致癌物质。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中,也有助于降低肺癌风险。

总结

肺癌的早期信号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这些细微的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等先进的筛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肺部病变,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取预防措施,如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减少致癌物质暴露,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风险。

(梅静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