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巧用中医,和鼻窦炎说“拜拜”

2024-08-28 09: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鼻窦炎作为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如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鼻窦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理,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一、中医对鼻窦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将鼻窦炎归为“鼻渊”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外感六淫、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首犯肺卫,肺失宣降,邪毒循经上犯鼻窍,导致鼻窍壅塞,气血不畅,津液停聚,酿成湿热,腐灼鼻窦黏膜,从而引发鼻窦炎。此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生痰,上犯鼻窍;或肝胆湿热,循经上扰,也可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二、鼻窦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一)肺经风热型

此型患者多因外感风热之邪,肺失清肃,热邪上犯鼻窍所致。表现为鼻塞,流黄浊涕,量多,嗅觉减退,伴有头痛,发热,恶风,咳嗽,咽痛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二)胆腑郁热型

多因情志不遂,肝胆失于疏泄,气郁化火,胆火循经上炎,伤及鼻窍。症状有鼻塞,流黄绿脓涕,有臭味,头痛剧烈,以额部及眉棱骨处为甚,伴有口苦咽干,目眩,耳鸣,烦躁易怒等。舌红苔黄,脉弦数。

(三)脾胃湿热型

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等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湿热之邪循经上犯鼻窍。患者鼻塞重,流黄稠涕,量多,嗅觉丧失,伴有头重胀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小便黄赤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肺气虚寒型

久病体弱或素体肺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鼻窍,肺气失宣,邪滞鼻窍。表现为鼻塞,流清涕,量多,嗅觉减退,遇冷空气或劳累后加重,伴有气短乏力,自汗,咳嗽痰稀,易感冒等。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三、中医治疗鼻窦炎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肺经风热型可选用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胆腑郁热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泻胆热、利湿通窍;脾胃湿热型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清热利湿、化浊通窍;肺气虚寒型则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益气固表、温肺散寒。

(二)中药滴鼻

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窍功效的中药制成滴鼻剂,如辛夷滴鼻液等。将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能迅速减轻黏膜充血、水肿,促进鼻窦引流,缓解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且局部用药副作用相对较小,直达病所,提高治疗效果。

(三)针灸治疗

选取迎香、印堂、合谷、通天等穴位。迎香为治疗鼻病的要穴,可疏散局部风热、通利鼻窍;印堂能清利头目;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可调节阳明经气血;通天通利鼻窍。针刺这些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鼻窦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增强鼻腔通气功能。

(四)推拿按摩

按摩鼻周穴位如迎香、鼻通等,以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每日2 - 3次,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缓解鼻塞。同时按摩风池、肺俞等穴位,能疏风解表、宣肺通窍,调节全身气血,辅助治疗鼻窦炎,提高机体抵抗力。

(五)艾灸疗法

艾灸足三里、肺俞、脾俞等穴位。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健脾益胃、增强正气;肺俞调理肺气;脾俞健脾助运。艾灸这些穴位,借助温热之力,温通经络,健脾补肺,提高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从根本上改善鼻窦炎易复发的体质因素。

四、鼻窦炎患者的日常调养

(一)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易生热化火,加重鼻腔的热邪;油腻食物会影响脾胃运化,产生痰湿,而痰湿在鼻腔易形成鼻涕;生冷食物易伤脾胃阳气,导致水湿运化失常。可多吃健脾化湿、通窍的食物,比如山药、薏苡仁、冬瓜等。

(二)环境调节

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和污浊的空气,因为这些可能会加重鼻腔黏膜的炎症。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流通,可以适当使用空气净化器。

(三)生活习惯

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和颈部,防止受寒,因为寒邪入侵可能会诱发鼻窦炎发作。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治疗鼻窦炎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多种方法协同作用。但治疗过程需遵循专业中医师的指导,根据个体差异辨证论治,且患者需配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鼻窦炎复发,促进鼻腔及全身健康。只要坚持治疗和调养,就能有效缓解鼻窦炎症状,和鼻窦炎说“拜拜”。

(冯玉辉 通许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