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用药误区大盘点,你中招了吗?

2025-04-10 19: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6586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人数众多。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法完全根治,需要患者长期进行治疗和管理。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中占据着关键地位,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许多患者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将对常见的糖尿病用药误区进行详细盘点,希望能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走出误区,科学用药。

一、凭感觉用药,不监测血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自己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血糖就是正常的,从而忽视了血糖监测,仅凭感觉增减药量。实际上,糖尿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在血糖已经显著升高时,仍没有任何不适。而且,血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等,即使在病情稳定阶段,血糖也可能出现波动。如果不及时监测血糖,仅凭感觉用药,很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引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例如,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切不可盲目凭感觉用药。

二、只吃药,不控制饮食和运动

有些患者觉得只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饮食,也不用进行运动。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病情轻重或是否使用药物治疗,都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不合理的饮食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使药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同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如果只依赖药物,不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不仅血糖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进一步加重病情。患者应遵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三、频繁换药或擅自停药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用药后,发现血糖控制不理想,就急于更换药物,甚至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多种药物。还有些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后,便自行停药,认为病已经治好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每种降糖药物都有其作用特点和起效时间,一般需要服用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最佳疗效。频繁换药不仅难以达到稳定的降糖效果,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增加治疗难度。而擅自停药更是危险,突然停药会使血糖迅速反弹,病情加重,严重时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药物疗效,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不要擅自换药或停药。如果对当前的治疗方案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求专业建议。

四、迷信偏方、秘方和保健品

一些糖尿病患者受虚假广告或他人误导,迷信所谓的偏方、秘方和保健品,认为这些可以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市面上有很多打着“根治糖尿病”“纯天然无副作用”旗号的偏方、秘方和保健品,但这些往往缺乏科学依据,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可能含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延误病情。例如,有些偏方中可能添加了大量的西药降糖成分,且剂量不明确,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虽然一些保健品可能对调节血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糖尿病患者应相信科学,选择正规的治疗方法,不要轻易尝试未经证实的偏方、秘方和保健品。

五、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降糖药物也不例外。有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者对不良反应不够重视,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磺脲类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双胍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而一些新型降糖药物可能有其他特殊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或给予对症治疗。患者在用药前,也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

六、忽视联合用药的必要性

部分患者认为,使用一种降糖药物就足够了,不愿意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其实,对于一些血糖较高或单用一种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联合用药往往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使用可以从多个环节发挥降糖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降糖效果;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症等,合理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排斥联合用药。

七、用药时间和方法不正确

每种降糖药物都有其最佳的用药时间和方法,如果用药时间和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例如,磺脲类药物中的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可以使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更好地发挥降糖作用;二甲双胍普通片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一般建议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应在进食第一口饭时嚼服,才能有效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掌握正确的用药时间和方法,以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糖尿病用药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陷入上述误区。要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监测血糖,科学合理地用药。同时,要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能够走出用药误区,走向健康生活。

(王春平 安阳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