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2025-01-16 16: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更大危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些常见的用药误区。

一、随意增减药量

有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现血糖稍有下降,就自行减少药量,认为这样既能控制病情,又能减少药物副作用。例如,患者老王,在连续几天测量血糖后,发现数值有所降低,便自作主张将原本每日三次的降糖药改为每日两次。结果没过多久,血糖就出现了反弹,甚至比之前更高。这是因为血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且稳定的过程,随意减少药量会导致药物无法有效抑制血糖升高,使病情反复。相反,也有部分患者急于求成,当血糖控制不理想时,盲目增加药量。殊不知,过量用药不仅可能引发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还会加重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比如患者小李,觉得自己血糖降得慢,便私自加大了降糖药的剂量,结果出现了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二、忽视药物副作用

每种药物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糖药也不例外。但有些患者在用药时,只关注药物的降糖效果,而忽视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二甲双胍为例,它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后,没有及时咨询医生,而是自行停药,导致血糖失控。其实,大多数药物的副作用在初始用药阶段较为明显,随着身体逐渐适应,症状会有所减轻。而且,医生在开药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权衡利弊。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如更换药物、调整剂量或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副作用。

三、不按规定时间服药

不同类型的降糖药,服用时间有严格要求。但很多患者对此并不重视,随意更改服药时间。例如,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一般建议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能使药物作用与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同步,更好地发挥降糖作用。如果在饭后服用,药物不能及时发挥作用,血糖就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还有一些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需要在早餐前服用,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若服药时间不规律,会影响药物疗效的持续性。

四、用保健品替代药物

近年来,各种降糖保健品层出不穷,一些患者受广告宣传影响,认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治疗糖尿病。他们觉得保健品没有副作用,还能达到降糖效果。然而,保健品并非药品,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保健品的降糖作用往往不确切,无法像药物那样精准地控制血糖。比如某些号称能降糖的保健品,其主要成分可能只是一些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虽然对健康有一定益处,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患者如果用保健品替代药物,会导致血糖长期处于高位,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五、服药期间不监测血糖

部分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药,血糖就一定能控制好,无需再监测血糖。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血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情绪等。即使规律服药,血糖也可能出现波动。定期监测血糖,能让患者及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例如,患者小张,一直按时服用降糖药,但从不监测血糖。一次体检时发现,他的血糖已经严重超标,且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迹象。如果他能定期监测血糖,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用药或生活方式,避免病情恶化。

六、结语

糖尿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这些常见误区。要正确认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按时监测血糖。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在用药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杨申 中牟县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药剂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