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脱位,这一在青少年群体中并不罕见的疾病,常常导致膝盖出现“打软腿”的现象,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将深入探讨髌骨脱位的病因、症状、治疗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发育隐患。
一、髌骨脱位的病因
髌骨脱位主要分为习惯性髌骨脱位和急性髌骨脱位两种类型,其病因复杂多样。
1. 习惯性髌骨脱位
习惯性髌骨脱位通常与膝关节部分构造的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肌肉力量不平衡有关。具体病因包括:
髌骨对线不良:无论是软组织还是骨构造异常,都可能导致髌骨对线不良。软组织异常如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挛缩、内侧松弛等;骨构造异常如胫骨结节偏外、Q角大于15度、股骨颈前倾或股骨内旋等。
髌骨形态变异:髌骨内侧面较小而呈凸形或髌骨半月形两个面互相形成的角度为锐角时,出现髌骨脱位的倾向较大。
2. 急性髌骨脱位
急性髌骨脱位则多为运动性损伤所致,常见于青少年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此外,一些特定的解剖结构异常,如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松弛,也可能增加急性髌骨脱位的风险。
二、髌骨脱位的症状
髌骨脱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膝盖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打软腿”现象。在脱位发生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膝盖突然失去支撑,无法用力。随着病程的延长,还可能出现滑膜肥厚、髌骨软骨变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三、髌骨脱位的治疗
1. 保守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拒绝手术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包括股四头肌练习、绷带包扎或护膝保护等。然而,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且病程越长,脱位引起的损害越严重。
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习惯性髌骨脱位和急性髌骨脱位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的目的在于重新恢复正常的髌骨力线,防止髌骨的反复脱位,并尽可能地矫正部分的病理解剖根底。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
膝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通过松解外侧支持带,调节髌骨力线,改善髌骨位置。
膝关节内侧关节囊紧缩术:将内侧关节囊紧缩缝合,以加强髌骨内侧的稳定性。
MPFL解剖重建联合髌外侧支持带松解:这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重建MPFL和松解外侧支持带,从内外两个方面解决髌骨脱位的问题。
四、髌骨脱位手术的后遗症与护理
1. 手术后遗症
髌骨脱位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包括:
周边疼痛持续不减轻:由于肌腱的伸展或慢性损害,可能导致周边的持续性疼痛。
膝盖骨活动欠佳:屈和伸不能达到正常的部位,导致关节活动度的改变。
髌骨软骨炎或髌骨软化症:由于髌骨的位置改变,可能导致髌骨软骨炎或髌骨软化症的出现。
2. 术后护理
为了减少手术后遗症的发生,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具体护理措施包括:
石膏固定:术后用石膏托固定,以保护手术部位,促进愈合。
康复训练:在石膏拆除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收缩、膝盖骨伸曲活动等。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进程。
饮食调整: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忌烟、戒酒。
五、总结
髌骨脱位作为青少年膝盖“打软腿”背后的发育隐患,其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手段也因人而异。对于习惯性髌骨脱位和急性髌骨脱位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的髌骨力线,防止反复脱位。同时,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髌骨脱位这一疾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张波 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骨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