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脊柱损伤护理的误区与真相

2025-02-05 10: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急救处置误区辨析
(一)“随意搬动无大碍” 的错误认知
真相:脊柱损伤后错误搬动可致二次损伤。案例显示,交通事故中未固定脊柱直接拖拽伤者,脊髓损伤风险增加 43%。正确做法是使用脊柱板固定,保持头、颈、躯干轴线一致,避免扭曲或屈伸动作。

(二)“现场复位可缓解疼痛” 的误解
误区:部分家属尝试徒手复位。事实证明,非专业操作易加重椎体错位。急救时应保持患者原位,使用颈托固定颈椎,等待专业救援。

二、康复训练常见误区
(一)“静养不动更安全” 的片面理解
真相:长期卧床可导致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早期在医生指导下开展轴向翻身、呼吸训练,2 周后逐步进行核心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盲目追求高强度锻炼” 的风险
误区:部分患者急于恢复而过度训练。临床数据表明,超量负重训练使椎弓根螺钉松动率上升 27%。康复需遵循 “循序渐进” 原则,初期以低强度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

三、日常护理认知偏差
(一)“坐姿舒适即可” 的错误观念
真相:沙发瘫、弯腰驼背等姿势使腰椎压力增加 3 倍。推荐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保持腰部支撑,电脑屏幕与视线平齐,每 30 分钟变换体位。

(二)“护具佩戴越久越好” 的误解
误区:长期依赖腰围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正确方式是急性期佩戴 2-4 周,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脱除,通过小燕飞等锻炼增强自身支撑力。

四、营养干预误区
(一)“补钙就能促进恢复” 的片面认知
真相:单纯补钙无法修复损伤。需联合维生素 D(800IU/d)、蛋白质(1.2g/kg・d)及 Omega-3 脂肪酸,促进骨胶原合成。临床研究显示,营养干预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18%。

(二)“术后大补汤有益恢复” 的误区
误区:油腻高汤易致腹胀,影响脊柱术后胃肠功能。术后早期应以低脂流食为主,待肠道通气后逐步增加优质蛋白,避免加重卧床便秘风险。

五、心理护理误区
(一)“忽视情绪影响康复” 的偏差
真相:焦虑抑郁使疼痛阈值下降 40%。需采用正念减压疗法,结合家属陪伴与病友交流,改善心理状态。研究表明,心理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提升 35%。

(二)“过度保护阻碍功能恢复” 的错误
误区:家属代劳所有事务导致患者依赖。应鼓励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如穿衣、洗漱),在安全范围内逐步恢复自理能力。

六、并发症预防误区
(一)“压疮仅与卧床有关” 的误解
真相:轮椅使用者坐骨结节处压力可达 60mmHg,需每 15 分钟抬臀减压。推荐使用高回弹坐垫,配合定时翻身,将压疮发生率从 28% 降至 9%。

(二)“二便失禁无需特殊处理” 的疏忽
误区:长期尿便浸渍导致皮肤破溃及泌尿系统感染。应使用失禁性皮炎防护剂,训练膀胱功能(间隔 2-3 小时排尿),必要时行间歇导尿。

七、复诊与随访误区
(一)“症状缓解即可停药” 的风险
真相:脊柱损伤后神经修复需持续用药(如甲钴胺)。擅自停药使神经痛复发率增加 62%,应严格遵医嘱逐步减量。

(二)“影像正常即完全康复” 的误区
误区:MRI 显示结构恢复不代表功能正常。需结合肌力、平衡能力等评估,持续进行物理治疗防止慢性疼痛。

 

(庄喜静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 骨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