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你或身边的人曾遭遇这样的困扰:腹股沟区域出现一个可复性的肿块,有时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时出现,平卧后又消失。这很可能就是腹股沟疝。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量患者被腹股沟疝所困扰,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面对腹股沟疝,大家不必担忧,如今医学发展迅速,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治疗方法。
一、认识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由于此处的腹壁较为薄弱,且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所以容易发生疝。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多见于儿童及成年人;直疝则多见于老年人。
腹股沟疝的主要症状就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初期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随着病情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甚至降入阴囊,影响患者的行动和日常生活。若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就会发生嵌顿疝,此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疝内容物坏死,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1岁以下的婴幼儿、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是一种选择。
1岁以下婴幼儿的腹肌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所以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但需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要避免束带过紧,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使用疝带进行保守治疗。疝带是一种特制的腰带,内有柔软的垫子,将垫子对准疝突出的部位,通过压迫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使用疝带时应注意定期检查局部皮肤,防止因长期压迫导致皮肤损伤。不过,保守治疗只是一种缓解症状的方法,并不能根治腹股沟疝,而且存在疝嵌顿的风险,所以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三、手术治疗
手术是根治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是最经典的手术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将缺损周围的组织强行拉拢缝合来修补疝。这种手术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低,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由于是将不同层次的组织强行缝合在一起,术后张力较大,患者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且复发率较高,约在10%~15%左右。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使用人工合成的补片来修补疝缺损,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加强腹壁薄弱区域,降低术后复发率。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明显降低,一般在1%~5%左右。手术方式主要有平片修补法、疝环充填式修补法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对于一些疝环较小的患者,平片修补法可能就足够;而对于疝环较大、病情较复杂的患者,疝环充填式修补法可能更为合适。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手术通过在腹部打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腹腔镜的监视下进行疝修补操作。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以同时检查双侧腹股沟区,发现潜在的疝并进行处理,尤其适用于双侧腹股沟疝和复发疝的患者。而且由于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疝的解剖结构,操作更加精准,进一步降低了复发率。不过,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手术设备和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费用也相对较贵,在一些地区的普及程度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面对多种治疗方法,患者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其实,选择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是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如果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一般先选择保守治疗;对于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或在充分评估风险后选择相对简单、创伤小的手术方式更为合适。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中青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或腹腔镜疝修补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既能根治疾病,又能减少术后痛苦,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其次,疝的类型、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也会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例如,对于较小的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都可以考虑;但对于较大的疝或复发疝,腹腔镜疝修补术可能更具优势。此外,患者的个人意愿和经济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腹腔镜疝修补术虽然效果好,但费用较高,如果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费用较低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虽然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就能够有效治疗,摆脱疾病的困扰。
(靳亚飞 河南宏力医院 胃肠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