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这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常伴随着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而其中最令人困扰的莫过于咳嗽。当感冒的其他症状逐渐消退,咳嗽却似乎成了“顽固分子”,迟迟不肯离去。这时,你可能正在经历一种被称为“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 PIC)的现象。本文将深入探讨感染后咳嗽的成因、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却常被忽视的健康问题。
一、感染后咳嗽:感冒后的“余音绕梁”
感染后咳嗽,顾名思义,是指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后,咳嗽症状持续存在,通常超过感冒急性期(一般为7-10天)的一种情况。这种咳嗽并非由持续的病毒感染引起,而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或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等因素所致。
二、感染后咳嗽的成因
呼吸道黏膜炎症:病毒感染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炎症和水肿,刺激咳嗽受体,引发咳嗽。即使病毒已被清除,黏膜的修复过程也可能伴随着持续的咳嗽。
气道高反应性:病毒感染后,气道可能对外部刺激(如冷空气、烟雾、异味等)变得更加敏感,导致咳嗽反射增强。
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病毒感染可能激活气道内的神经末梢,引发神经源性炎症,导致咳嗽持续。
黏液分泌增多:病毒感染会促进气道黏液分泌,过多的黏液可能阻塞气道,刺激咳嗽。
三、感染后咳嗽的症状
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咳嗽,通常表现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咳嗽可能在不同时间(如夜间、晨起或运动后)加重,且对常规止咳药物反应不佳。患者可能还伴有喉咙痒、胸闷、气短等不适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感染后咳嗽主要基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感冒后的咳嗽持续时间、咳嗽的性质(如干咳、湿咳)、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咳痰、胸痛等),以及既往是否有类似病史。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胸部X光检查或血液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五、感染后咳嗽的治疗
对症治疗:对于轻微的感染后咳嗽,通常采取对症治疗,如使用止咳药物、祛痰药物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以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减少接触刺激性气体和冷空气,有助于减轻咳嗽。
物理治疗:如蒸汽吸入、盐水漱口等,有助于稀释痰液,缓解咳嗽。
心理治疗:对于因咳嗽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能有助于减轻焦虑,改善咳嗽症状。
长期管理:对于少数咳嗽症状持续数月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管理和随访,包括定期评估咳嗽症状、调整治疗方案等。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感冒是减少感染后咳嗽发生的关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触感冒患者等,有助于降低感冒风险。此外,增强免疫力,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减少感冒和感染后咳嗽的发生。
七、结语
感染后咳嗽虽常见,但并不可怕。通过了解其成因、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记住,当感冒后的咳嗽迟迟不愈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是通往康复之路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享受无咳生活!
(张珂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