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复杂且微妙的变化,甲状腺疾病便是其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较为常见,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会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在孕期,女性的甲状腺功能会出现一些生理性改变,这使得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变得更为复杂。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妊娠期甲亢
妊娠期甲亢的病因以 Graves 病最为常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此外,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也可导致妊娠期甲亢。一般而言,妊娠期甲亢的发病率在 0.5%-2% 左右。
对于母体而言,甲亢会增加孕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甲亢患者由于代谢亢进,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同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也会显著升高,这对母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另外,甲亢还可能导致孕妇出现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
从胎儿方面来看,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胎儿甲状腺可能受到抑制,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胎儿可能出现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情况,新生儿还可能出现甲亢或甲减,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心率异常、体重不增等症状。
妊娠期甲减
妊娠期甲减主要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患者体内的甲状腺组织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此外,碘缺乏、抗甲状腺药物使用不当等也可引发妊娠期甲减。据统计,妊娠期临床甲减的患病率约为 0.3%-0.5%,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则在 2%-10% 之间。
对孕妇来说,甲减会使身体代谢率下降,出现乏力、嗜睡、畏寒、便秘等症状。同时,甲减还会增加孕妇发生贫血、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严重的甲减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心脏功能,甚至导致黏液性水肿昏迷,危及生命。
在胎儿发育方面,甲状腺激素对于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妊娠期甲减时,母体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无法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可能导致胎儿智力发育受损,出生后出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问题,即所谓的 “呆小症”。此外,甲减还与胎儿生长受限、流产、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处理
鉴于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对母婴的严重影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如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等,来诊断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一般建议孕妇在妊娠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对于妊娠期甲亢,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甲亢症状,使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首选丙硫氧嘧啶,在妊娠早期使用相对安全,可有效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药物剂量需严格把控,避免药物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药物禁忌证,可在妊娠中期(13-27 周)考虑手术治疗。
妊娠期甲减的治疗则相对简单,主要是补充甲状腺激素,常用药物为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使 TSH 维持在妊娠特异性的正常参考范围内。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母体和胎儿获得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供应。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孕妇在孕期应高度重视甲状腺功能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务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迎接新生命的平安降临。
(赵朵朵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