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它能让医生直观地观察食管、胃、肠等部位的内部情况,帮助发现早期病变。然而,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准备不当,不仅可能导致检查无法清晰观察病变,甚至需要重新检查,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那么,在消化内镜检查前,究竟该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饮食准备:打好检查基础
(一)胃镜检查饮食准备
胃镜检查前的饮食准备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检查前 6 - 8 小时开始禁食、禁水。这是因为胃内如果残留食物,会遮挡视线,影响医生对胃黏膜的观察,容易遗漏病变。例如,胃内的食物残渣可能会掩盖溃疡、息肉等病变,导致误诊或漏诊。检查前一天晚餐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馒头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会在胃内停留较长时间。同时,也要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等容易产气的饮品,以免检查时胃内气体过多,影响观察效果。
(二)肠镜检查饮食准备
肠镜检查主要针对结直肠,由于肠道内的粪便会严重影响检查视野,所以肠道清洁尤为重要。在检查前 1 - 2 天,患者需要开始调整饮食,改为进食少渣半流质饮食,如稀粥、藕粉、蒸蛋等,避免食用蔬菜、水果、肉类等含有大量纤维或难以消化的食物。检查前一天晚餐后,通常需要开始禁食,只可饮用少量清水。对于一些肠道准备较差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要求提前进行更严格的饮食控制,如提前 3 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
二、肠道清洁:保证检查清晰视野
(一)常用清肠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清洁方法是口服泻药。常用的泻药有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甘露醇等。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肠道清洁剂,它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水分,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检查前 4 - 6 小时开始服用,按照说明书将药物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在短时间内快速饮用完。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排便会逐渐缓解。
甘露醇也是一种常用的泻药,它在肠道内不被吸收,能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从而起到导泻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甘露醇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可燃气体,如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高频电切等操作,可能会引发爆炸,因此对于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
(二)判断肠道清洁效果
判断肠道清洁是否合格,主要依据排便的颜色和性状。当排出的大便呈清水样,没有粪渣残留时,说明肠道清洁效果良好,可以进行检查。如果排出的大便仍有黄色或带有粪渣,说明肠道准备不充分,需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进一步的清洁措施,如追加服用泻药或进行灌肠等。
三、病史告知:为检查提供重要参考
在检查前,患者需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既往病史方面,如是否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检查的安全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能否耐受检查,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例如,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医生需要了解其心脏功能情况,避免在检查过程中诱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手术史也是重要的信息,特别是腹部手术史,可能会导致肠道粘连等情况,增加肠镜检查的难度和风险。过敏史同样不容忽视,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对哪些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药物和器械,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患者还需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等,这些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检查过程中出血的风险,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
四、其他准备工作
(一)心理准备
很多患者对消化内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事实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消化内镜检查大多采用无痛技术,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基本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即使是普通的内镜检查,虽然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一般都在可耐受范围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检查过程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检查。
(二)物品准备
检查当天,患者需要携带相关的检查资料,如病历本、之前的检查报告等,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同时,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方便检查操作。如果是无痛内镜检查,患者需要有家属陪同,检查结束后,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家属可以帮助患者回家,并在检查后进行适当的照顾。
消化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饮食准备、肠道清洁、病史告知等各项准备工作,才能让检查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希望大家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检查,守护自己的消化道健康。
(申向娟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镜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