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轮状病毒来袭,婴幼儿护理指南请查收

2025-02-14 11: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树叶开始泛黄,秋意渐浓时,有一种病毒也悄然活跃起来,它就是让无数家长谈之色变的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每年的 9 月至次年 2 月是高发期,6 个月到 2 岁的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最容易成为它的攻击目标。了解轮状病毒,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是家长们守护孩子健康的关键。

一、认识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这种病毒生命力顽强,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数天甚至数周,可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儿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一旦污染了食物、水、玩具,其他孩子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幼儿园、托儿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常常是轮状病毒传播的 “重灾区”。

轮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破坏肠道黏膜细胞,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潜伏期一般为 1 - 3 天,随后患儿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二、症状识别

轮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是 “三多一少”:腹泻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尿少。发病初期,孩子通常会出现发热、呕吐,体温可达 38℃ - 39℃,呕吐可持续 1 - 2 天。紧接着,腹泻症状开始显现,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无腥臭味,每天可达 5 - 10 次甚至更多。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患儿极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如精神萎靡、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哭时无泪、尿量减少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与普通腹泻有所不同。普通腹泻可能由饮食不当、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症状相对较轻,而轮状病毒腹泻起病急、症状重,且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因此,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大便常规、病毒抗原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

三、科学护理要点

(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预防和纠正脱水是轮状病毒感染护理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现孩子腹泻,应立即给孩子补充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能有效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脱水程度,按照说明书适量喂服。如果孩子无法口服补液盐,或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昏迷、休克等,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除了口服补液盐,也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米汤、稀释的果汁等,但要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因为高糖会加重腹泻。

(二)调整饮食结构

在腹泻期间,孩子的肠道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按需哺乳,但妈妈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将奶粉适当稀释,或换成无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肠道负担;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暂时停止添加新的辅食,选择米粥、面条、蒸苹果等易消化的食物。随着病情好转,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三)做好皮肤护理

频繁腹泻会使孩子的肛周皮肤受到粪便刺激,容易出现发红、糜烂等情况。每次孩子大便后,家长要用温水轻轻清洗肛周皮肤,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蘸干水分,涂抹护臀膏或凡士林,形成一层保护膜,预防尿布疹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更换尿布或纸尿裤,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四)密切观察病情

在护理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腹泻次数、大便性状、尿量等情况。如果孩子发热持续不退、腹泻加重、出现抽搐、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四、有效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国内常用的轮状病毒疫苗为口服减毒活疫苗,建议在孩子 2 个月 - 3 岁期间每年接种一次,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和减轻发病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后并不能保证 100% 不感染轮状病毒,但即使感染,症状也会相对较轻。

(二)注意个人卫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家长在照顾孩子前后也要注意洗手,保持双手清洁。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奶瓶等进行清洗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或使用专用消毒剂。

(三)避免接触感染源

在轮状病毒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游乐场等。如果家中有其他成员感染轮状病毒,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轮状病毒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难关。当孩子出现疑似轮状病毒感染症状时,不要惊慌,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用爱和科学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张玲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感染防控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