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手足口病高发期!宝妈必看的家庭急救包清单

2023-05-11 10: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手足口病核心认知:从病毒特性到疾病进程

1.1 病原体与传播机制

病原体谱系:

主要病原: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肠道病毒71型(EV71)

变异风险:EV71易引发重症(脑炎、肺水肿)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疱疹渗出液、唾液、粪便(病毒存活期达4周)

飞沫传播:咳嗽/喷嚏产生的气溶胶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可经胎盘传染胎儿

1.2 典型症状与分期管理


二、家庭急救包构建原则:三级防护体系

2.1 基础防护层:阻断传播链

个人防护装备:

医用外科口罩(儿童/成人独立包装)

一次性医用手套(接触分泌物时必用)

防护面罩(处理呕吐物等高危操作时使用)

环境消毒模块:

含氯消毒剂(有效氯500mg/L,用于玩具、门把手)

75%酒精湿巾(皮肤接触物品快速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适用于卧室/儿童活动区)

2.2 症状缓解层:精准对症处理


2.3 重症预警层:生命体征监测

智能监测设备:

血氧仪(重点监测SpO₂>95%)

心率手环(警惕持续>160次/分钟)

电子血压计(儿童袖带,监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急救联络卡:

辖区儿科急诊电话

家庭医生24小时联系方式

既往过敏史/基础病记录

三、分阶段护理策略:从预防到康复

3.1 预防期(流行季节前)

免疫增强方案:

EV71灭活疫苗接种(6月龄-5岁,2剂次)

维生素D3 400IU/日(调节免疫功能)

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环境管理:

每周蒸汽清洁毛绒玩具

餐具独立消毒(煮沸>15分钟)

空调滤网每月更换

3.2 急性期(发病1-5天)

饮食管理:


口腔护理:

生理盐水漱口(3岁+儿童)

医用棉签涂抹蒙脱石散(口腔溃疡面)

3.3 恢复期(疱疹结痂后)

皮肤修复方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

医用硅酮敷料(预防疤痕形成)

心理干预:

绘本疗法(《病毒小子威利》等疾病认知绘本)

奖励机制(康复打卡换取小贴纸)

四、重症识别与紧急处置

4.1 红色警戒体征

神经系统症状:

持续嗜睡/烦躁

肢体抖动(坐立时突发震颤)

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循环系统异常:

四肢发凉/皮肤花纹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

呼吸系统危象:

呼吸频率>40次/分钟

血氧饱和度<93%

4.2 家庭急救流程

立即侧卧防误吸

清理口腔分泌物

冰袋物理降温(颈动脉/腹股沟区)

拨打急救电话时同步陈述:

发病时间轴

已用药物清单

疫苗接种史

五、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5.1 婴幼儿(<1岁)

喂养调整:改用宽口径奶瓶减少口腔刺激

监测重点:尿量减少(每日<6次)提示脱水

5.2 免疫缺陷儿童

预防性用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需医生评估)

隔离强化:单独卫生间使用,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覆盖30分钟

六、常见认知误区纠正


结语:构建家庭防疫生态圈

手足口病的家庭管理是系统工程,需将急救包升级为包含“监测-干预-教育”的防疫生态体系。建议每季度检查物资有效期,参与社区儿科急救培训,将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防御。记住,科学的家庭护理能使95%的轻症患儿避免住院治疗。

(田光辉 禹州市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