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病,这个听起来有些复杂的疾病名称,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给许多女性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尤其是那难以忍受的痛经和月经失调。但别担心,今天我们就通过妇产科知识,带你深入了解子宫肌腺病,并探索如何告别疼痛困扰。
一、子宫肌腺病是什么?
子宫肌腺病,也称为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保持周期性增生、剥脱、出血等功能性改变,从而引起相应症状的一种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跑到了它不该去的地方——子宫肌层,并在那里“安营扎寨”,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子宫肌腺病的症状
子宫肌腺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典型、最让患者难以忍受的莫过于以下几点:
痛经:这是子宫肌腺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出现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向会阴部、肛门及大腿放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持续至整个经期,甚至经期结束后仍有疼痛。
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月经前后点滴出血。月经过多最为常见,严重时可致贫血。这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病灶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等因素有关。
子宫增大:几乎所有子宫肌腺病患者都会出现子宫增大的情况。妇科检查时,医生可以触及到增大的子宫,质地较硬,有时还可触及到结节或团块。
不孕:子宫肌腺病还可能导致不孕。这是因为病灶破坏了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
三、子宫肌腺病的病因
子宫肌腺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目前的共识认为,它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经宫腔操作:如剖宫产、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等经宫腔的操作或手术,可能会促使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②子宫内膜炎症:慢性子宫内膜炎与子宫肌腺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炎症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从而引发子宫肌腺病。③高雌激素血症: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加其侵入子宫肌层的风险。④遗传因素:虽然子宫肌腺病不是遗传病,但家族中有子宫肌腺病病史的女性,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四、子宫肌腺病的诊断
如果你怀疑自己患有子宫肌腺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来做出诊断。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①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肌腺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壁回声的情况,以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②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子宫肌腺病的类型、范围和程度,对决定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③血清CA125测定:虽然血清CA125水平升高并非子宫肌腺病的特异性指标,但它在监测疗效和排除其他妇科疾病方面有一定价值。
五、子宫肌腺病的治疗
子宫肌腺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生育要求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选择。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以缓解痛经和减轻炎症反应。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可以使体内的激素水平达到绝经状态,从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逐渐萎缩。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副作用。③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炔诺酮等,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和出血。④中药:中医认为子宫肌腺病属“癥瘕”“痛经”“月经过多”等疾病的范畴,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手术治疗:
①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但由于子宫肌腺病病灶往往弥漫且与子宫正常肌肉组织界限不清,手术难度较大。②子宫内膜去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月经量过多的患者。通过破坏子宫内膜来达到减少月经量和缓解痛经的目的。③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这是治疗子宫肌腺病最彻底的方法,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心理和生活上的影响。
其他辅助治疗:
放置宫内节育器:如曼月乐环,可以缓慢释放孕激素,减少月经量并缓解痛经。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病灶血供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且对生育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
六、如何预防子宫肌腺病?
虽然子宫肌腺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其发病风险:
①避免不必要的经宫腔操作:如无生育计划,应做好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等经宫腔操作的机会。②积极治疗子宫内膜炎症:如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七、结语
子宫肌腺病虽然给许多女性带来了痛苦和困扰,但通过妇产科知识的普及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告别疼痛困扰。如果你怀疑自己患有子宫肌腺病,不要害怕和拖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是关键。同时,也要注重预防工作,降低发病风险。相信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子宫肌腺病,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黄景 淮滨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