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瘫患儿,如何在家进行康复训练?

2023-10-18 11: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综合征,它可能影响儿童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对于脑瘫患儿来说,长期的康复训练是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家庭康复训练作为医院治疗的延伸和补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了解脑瘫患儿的特点

在进行家庭康复训练之前,家长首先需要了解脑瘫患儿的特点和病情。脑瘫患儿的症状和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可能表现为肌肉僵硬、肌张力异常,有的则可能出现肢体运动不协调、姿势异常等。因此,家长需要与专业的康复医师沟通,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以便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二、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安全为先:保障训练环境安全,防止患儿训练时受伤。

循序渐进:依患儿能力与发育水平,合理安排训练,防过度。

持之以恒:康复训练需长期坚持,家长与患儿需共同努力。

寓教于乐:训练中让患儿感受快乐与成就,提升训练积极性。

三、具体康复训练方法

1.肢体训练

(1)抬头训练

目的: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头部控制能力。

方法:患儿俯卧位,胸腹部垫一楔形垫,家长双手控制孩子面部,使其头上抬并保持面向正前方。也可以用有声玩具在其头顶逗引,促使其抬头。每次训练5-10分钟,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症状调整时间。

(2)翻身训练

目的: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方法:对于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也可以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转。家长可以手拿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或颜色鲜艳的手绢、毛巾,引逗孩子,让孩子随着玩具和毛巾转动头部,带动躯干。

(3)坐位训练

目的:锻炼腹肌、腰肌和躯干肌的力量,保持正确的坐姿。

方法:使患儿端坐在靠背椅上,双腿用布垫分开,胸前放小桌以便于患儿双手活动。对于因痉挛而坐位困难者,家长可以坐在患儿前方,握住其前臂,双腿轻压在患儿双膝上,使患儿下肢分开并伸直,抬头直腰,保持坐位。每次训练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症状调整时间。

(4)爬行训练

目的:锻炼四肢关节和肌肉力量,为行走打下基础。

方法: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度。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导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家长可以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进。

(5)站立和行走训练

目的: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感,实现独立站立和行走。

方法:对于下肢肌张力过高的患儿,在取坐位时,双腿之间可放一软枕;站位时,可成骑马状站立。家长可以辅助患儿进行三点位支撑训练、跪立位训练等,逐渐过渡到独立站立和行走。

2.语言训练

目的: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方法:家长要多与患儿交流,鼓励其发声。可以从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开始练习,逐渐提高难度。对于构音障碍的患儿,可以进行基本言语运动功能的刺激和促进,改善呼吸和口腔、舌、唇的控制能力。对于言语发育迟缓的患儿,要根据其年龄、训练的频率和康复的效果设定短、长期目标,利用图片、实物、亲人、示范动作等教患儿理解并表达。

3.认知训练

目的: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方法: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进行认知训练。例如,可以玩一些简单的拼图游戏、颜色识别游戏等,提高患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也可以鼓励患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四、家庭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定期带患儿就医评估,掌握康复进展与问题,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2.合理安排饮食,确保营养均衡,助力患儿生长发育与康复训练。

3.关注患儿情绪,给予关爱支持,鼓励参与训练,提升自信与独立性。

4.训练中留意患儿反应与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致疲劳或受伤。

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是一场需要耐心、爱心与科学方法的持久战,遵循科学方法并关注身心状态,助力孩子逐步提升能力的坚实基石。

(胡志娟 开封市儿童医院 康复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