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超如何揪出输尿管里的“小石头”?一文读懂结石超声检查全流程

2025-01-06 11: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输尿管结石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它不仅会引发患者剧烈疼痛,还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而 B 超检查,作为一种便捷、无创的诊断手段,在发现输尿管结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B 超究竟是如何精准揪出输尿管里的 “小石头” 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结石超声检查的全流程。​

一、B 超检查的基本原理​

B 超,即 B 型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形成图像的诊断技术。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波,它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声阻抗的组织界面,如结石与周围软组织的界面,就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被探头接收,经过一系列信号处理,最终转化为我们在显示屏上看到的黑白图像。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特性不同,结石由于其密度高、声阻抗大,会呈现出明显区别于周围组织的强回声,这就为 B 超发现结石提供了依据。​

二、检查前的精心准备​

(一)充盈膀胱​

在进行输尿管超声检查前,患者需要使膀胱适度充盈,这是整个检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准备环节。膀胱充盈就如同搭建了一个天然的透声窗口,一方面,它可以将肠道向上推开,减少肠道内气体对超声波传播的干扰。因为肠道气体对超声波具有很强的反射作用,会在图像上产生杂乱的伪像,严重影响输尿管的观察;另一方面,充盈的膀胱能够清晰勾勒出膀胱后方输尿管的轮廓,尤其是输尿管膀胱壁内段,为医生观察结石提供了良好的视野。一般建议患者在检查前 1 - 2 小时内饮用 500 - 1000 毫升的水,然后耐心等待,当感觉有明显尿意但又能稍作忍耐时,便是进行检查的最佳时机。​

(二)合适的体位选择​

检查时,患者的体位选择会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仰卧位是最常用的起始体位,这种体位便于医生对整个腹部进行全面、系统的扫查,初步观察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的大致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输尿管的不同节段,医生会要求患者变换体位。比如,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检查,侧卧位或俯卧位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侧卧位时,患侧向上,借助重力作用,使输尿管与周围组织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有利于超声更好地显示输尿管上段;俯卧位则可以避开前方肠道等结构的遮挡,从背部方向对输尿管上段进行观察。而在检查输尿管下段时,仰卧位配合适当的探头角度调整,以膀胱为透声窗,能够清晰显示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的情况。​

(三)探头的合理选择​

超声探头的选择直接影响检查的效果。在输尿管结石检查中,凸阵探头是常用的选择,其频率一般在 3.5 - 5.0MHz。这种探头具有较大的视野和良好的穿透能力,能够深入腹部较深的位置,适用于观察深部的输尿管结构。然而,对于体型偏瘦、腹部脂肪层较薄,或者输尿管位置相对表浅的患者,高频线阵探头则能发挥更好的作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通常在 7 - 10MHz,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输尿管的细微结构和较小的结石,但由于其穿透能力相对较弱,不适用于腹部较厚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探头,以获取最佳的图像质量。​

三、严谨细致的检查过程​

(一)涂抹耦合剂​

检查开始前,医生会在患者的检查部位,如腹部、腰部等均匀涂抹一层耦合剂。耦合剂是一种水性高分子凝胶,它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气。因为空气对超声波的反射非常强烈,如果存在空气,超声波就无法顺利进入人体组织,导致图像出现伪像或不清晰。涂抹耦合剂后,探头能够与皮肤紧密贴合,保证超声波的有效传导,从而为后续的准确检查奠定基础。​

(二)全面细致的扫查​

肾脏起始观察:医生首先会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的肾区,对肾脏进行详细检查。观察肾脏的形态是否正常,大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内部结构如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肾盏等回声是否均匀。重点关注肾盂、肾盏是否有扩张以及积水情况。因为输尿管结石一旦造成梗阻,尿液排出受阻,就会导致上游的肾盂、肾盏内压力升高,出现扩张和积水。这种肾盂积水的表现是提示输尿管结石存在的重要间接征象之一,医生可以根据积水的程度初步判断梗阻的严重程度和部位。​

沿输尿管走行扫查:以肾脏为起点,沿着输尿管的走行方向,由上至下逐步移动探头进行扫查。输尿管在解剖上分为腹段(上段)、盆段(中段)和膀胱壁段(下段)。在扫查输尿管上段时,可在侧卧位或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冠状扫查。以肾门或肾盂为标志,清晰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然后沿着输尿管的走行,向下追踪扫查,观察输尿管管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扫查输尿管中段时,由于其位置相对较深,且周围结构复杂,需要医生熟练掌握解剖知识,避开肠道等结构的干扰,仔细寻找输尿管的踪迹。对于输尿管下段,以充盈的膀胱为透声窗,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切和横切扫查,重点观察膀胱三角区及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的开口处,查看是否有结石嵌顿。​

多切面多角度观察: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微小的结石,医生会从多个切面和角度对输尿管进行观察。除了常规的纵向和横向扫查外,还会进行斜向扫查,以不同的角度观察输尿管内的情况。在扫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适当加压探头,这样做的目的是推开肠道气体,使输尿管更贴近探头,从而提高结石的显示率。此外,医生还会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输尿管的喷尿现象。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末端会有规律地向膀胱内喷尿,在彩色多普勒图像上表现为膀胱内的彩色信号。如果喷尿减弱或消失,往往提示输尿管存在梗阻,进一步支持结石的诊断。​

四、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表现​

(一)强回声光团​

在 B 超图像上,输尿管结石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强回声光团。这是由于结石的密度远远高于周围的输尿管组织和尿液,对超声波产生强烈的反射,使得结石部位在图像上呈现出明亮的光点或光斑。这些强回声光团的大小和形态各不相同,小的结石可能仅表现为点状强回声,而较大的结石则可能呈现出团块状。​

(二)后方声影​

与强回声光团相伴的是后方声影,这是输尿管结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当超声波遇到结石时,大部分能量被结石反射回去,仅有少量能量能够透过结石继续传播,从而在结石后方形成一个无回声的区域,即声影。声影的出现有助于医生进一步确认强回声光团为结石,而不是其他组织的伪像。通过观察声影的形态和宽度,还可以对结石的大小和质地进行一定的评估。​

(三)间接征象​

除了结石本身的直接表现外,B 超还可以观察到一些间接征象。如前文所述,结石梗阻会导致输尿管以上部位的扩张和肾盂积水,这是最常见的间接征象。此外,还可能观察到输尿管蠕动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结石刺激和梗阻影响了输尿管的正常蠕动功能。在结石周围,有时还可以看到输尿管壁增厚、水肿,这是由于结石对输尿管壁的机械刺激和炎症反应导致的。​

五、检查后的后续处理​

(一)清洁皮肤​

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使用纸巾或清水将身上的耦合剂擦拭干净。耦合剂一般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但长时间附着在皮肤上可能会让人感觉不适,及时清洁可以保持皮肤的清爽。​

(二)等待结果与咨询​

B 超检查完成后,超声医生会对检查过程中获取的图像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出具诊断报告。报告中会明确描述是否发现输尿管结石,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是否伴有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等情况。患者需要耐心等待报告出具,拿到报告后,将其交给临床医生。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腹部 X 线平片或 CT 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如药物排石、多饮水、适当运动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具体治疗方案会根据结石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六、B 超检查的局限性与补充检查​

虽然 B 超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较小的结石(直径小于 3 毫米),由于其产生的回声信号较弱,可能容易被遗漏;当结石位于输尿管与肠道重叠部位,或者肠道气体干扰严重时,B 超图像可能会不清晰,影响结石的观察和判断。此外,对于一些透 X 线的结石,如尿酸结石等,在 X 线平片上无法显影,B 超检查虽然能够发现,但有时难以准确判断结石的成分。因此,如果 B 超检查结果不明确,或者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但 B 超未发现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其他检查,如 CT 尿路造影(CTU)、静脉肾盂造影(IVP)等。CTU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输尿管的解剖结构和结石的位置、大小,对微小结石和透 X 线结石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IVP 则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输尿管的形态和功能,了解结石对输尿管的梗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赵佳萌 郏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