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疫苗接种全解析:科学规划,保障宝宝健康

2025-03-11 10: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疫苗接种是构筑健康防线的重要环节。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帮助宝宝抵御多种严重疾病的侵袭。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疫苗、复杂的接种程序以及各种关于疫苗的争议,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全面了解儿童疫苗接种知识,进行科学规划,是守护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认识疫苗:守护健康的“隐形盾牌”

疫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用于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肺炎疫苗等,虽然需要自费,但同样能为宝宝提供重要的健康保护。

疫苗的作用机制在于利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病原体的抗原成分等,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启动免疫反应,快速产生抗体,将病原体清除,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接种乙肝疫苗后,宝宝的免疫系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二、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科学规划的基础

儿童疫苗接种有严格的时间安排,不同疫苗在不同月龄或年龄段接种,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出生时:宝宝需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卡介苗可预防严重的结核病。
-1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多采用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能有效预防小儿麻痹症。
-3月龄、4月龄、5月龄:依次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同时在3月龄和4月龄分别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针和第三针。
-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三针,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同时可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一针,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风疫苗),预防麻疹和风疹;部分地区还会在此阶段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或乙脑灭活疫苗。
-18月龄:接种百白破疫苗第四针和麻腮风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加强免疫效果。
-2岁:接种乙脑疫苗(根据前期接种程序确定)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二类疫苗,自愿接种)。
-3岁、4岁、6岁:分别接种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白破疫苗(加强)等。

此外,二类疫苗可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和疾病流行情况选择接种。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前,可给宝宝接种流感疫苗;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三、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安全接种的保障

(一)接种前准备

接种前,家长要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包括预防的疾病、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如实向医生告知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是否存在过敏史、免疫缺陷等情况。若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慢性疾病的发作期,应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补种。同时,给宝宝换上宽松、舒适的衣物,方便接种操作。

(二)接种过程配合

在接种时,家长要安抚好宝宝的情绪,避免其哭闹、挣扎影响接种操作。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可提前进行沟通,讲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争取其配合。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急性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

(三)接种后护理

接种后,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低热、哭闹等,这些多为正常现象,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家长可通过多喂水、适当休息、用干净毛巾冷敷接种部位等方式帮助宝宝缓解不适。若宝宝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严重皮疹、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儿童疫苗接种是一项关乎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通过科学规划接种时间、严格遵守接种注意事项、理性看待疫苗,家长能够为宝宝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让宝宝在疫苗的保护下,远离疾病威胁,健康快乐地成长。

(许冬梅 桐柏县人民医院 儿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