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出生的第一针乙肝疫苗开始,疫苗接种就成为育儿路上的重要课题。0-6岁是疫苗接种的密集期,我国实行“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自愿自费接种”的政策。科学掌握接种时间、分清禁忌与注意事项,才能为宝宝构建坚实的免疫屏障。
一、必打!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表
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适龄儿童必须按规定接种,错过可能影响入园、入学。以下是0-6岁核心接种时间节点:
0-1岁:基础免疫关键期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1剂(预防乙型肝炎)、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早产儿体重≥2500克即可接种,低体重儿需医生评估后补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2剂,与第1剂间隔≥28天。
-2月龄:脊灰灭活疫苗第1剂(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通过肌肉注射,安全性高。
-3月龄:脊灰减毒活疫苗第1剂(口服滴剂)、百白破疫苗第1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脊灰减毒活疫苗第2剂、百白破疫苗第2剂,两剂间隔均需≥28天。
-5月龄:百白破疫苗第3剂,完成基础免疫可产生持久抗体。
-6月龄:乙肝疫苗第3剂(与第2剂间隔≥60天)、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预防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月龄后宝宝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需及时接种增强免疫力。
-8月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第1剂(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此阶段是麻疹等传染病易感期,需按时接种。
-9月龄: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与第1剂间隔3个月。
1-3岁:加强免疫巩固期
-18月龄:百白破疫苗第4剂(加强针)、麻腮风疫苗第2剂、甲肝减毒活疫苗第1剂(预防甲型肝炎)。加强针可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水平抗体,维持长期保护。
-2岁: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加强针),与第1剂间隔≥12个月。
-3岁: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预防A群和C群流脑,与上一剂流脑疫苗间隔≥3年。
4-6岁:入学前查漏补种期
-4岁:脊灰减毒活疫苗第3剂(加强针),巩固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力。
-6岁:白破疫苗(加强针,预防白喉、破伤风)、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与第1剂间隔≥3年)。完成后需保存好接种凭证,入学时需查验。
二、可选!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建议
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虽需自费,但对部分高发疾病的预防作用关键,可根据宝宝体质和生活环境选择:
-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2月龄起接种,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等,尤其适合早产儿、体弱宝宝。基础免疫3剂(2、4、6月龄),12-15月龄加强1剂。
-轮状病毒疫苗:2月龄-3岁口服,预防婴幼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每年接种1剂,建议秋季前完成。
-水痘减毒活疫苗:12月龄以上接种,第1剂12-24月龄,第2剂4-6岁,可有效预防水痘及带状疱疹。
-流感疫苗:6月龄以上每年接种,秋季9-10月最佳,6月龄-8岁首次接种需2剂(间隔4周),之后每年1剂,降低流感引发的重症风险。
-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6月龄-5岁接种,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基础免疫2剂(间隔1个月),越早接种保护越早。
三、接种前后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这些情况暂时不能接种
-急性疾病期:发热(腋温≥37.3℃)、腹泻(每日超4次)、严重咳嗽等,需痊愈后再接种。
-过敏体质:对疫苗成分(如鸡蛋、酵母)严重过敏者禁用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含鸡蛋成分);曾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休克、荨麻疹)者需避免再次接种。
-免疫功能异常:先天性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化疗或激素治疗的宝宝,需医生评估是否接种减毒活疫苗(如脊灰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此类疫苗可能引发感染。
-特殊健康问题:严重湿疹急性期暂缓接种卡介苗;癫痫、脑病患者避免接种乙脑、流脑疫苗。
接种后护理要点
-留观30分钟:接种后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30分钟内无异常再离开。
-局部护理:接种部位保持清洁干燥,24小时内不洗澡,避免抓挠引发感染。若出现红肿硬结,可冷敷(24小时内)或温敷(24小时后),每次10-15分钟缓解。
-全身反应处理:少数宝宝接种后1-2天内低热(<38.5℃)、轻微烦躁,属正常反应,多喝水、多休息即可。若高热(≥38.5℃)或发热超48小时,需及时就医。
-记录与查漏:每次接种后核对疫苗名称、批号,按接种本提示时间预约下次接种。若因疾病错过,痊愈后及时补种,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只需完成剩余剂次。
四、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疫苗打多了会伤害宝宝免疫力
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成分,接种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不会削弱免疫力。我国疫苗接种计划经过严格论证,安全性有保障。
-误区2:进口疫苗一定比国产好
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在质量标准上一致,部分国产疫苗(如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甚至优于进口,可根据经济情况选择。
-误区3:宝宝生病就是疫苗没效果
疫苗保护率并非100%(如流感疫苗保护率约60%-80%),但接种后即使感染,症状也会更轻,病程更短。
-误区4:早产儿需推迟所有疫苗接种
早产儿体重达标(≥2500克)后应尽快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可在出生后评估接种,避免错过最佳免疫时机。
结语
疫苗是现代医学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0-6岁的规范接种能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家长需牢记“一类疫苗按时打,二类疫苗按需选”,接种前主动告知医生宝宝健康状况,接种后做好护理观察。保存好《预防接种证》,定期核对接种记录,让科学接种为宝宝的成长之路筑起坚固的免疫长城。
(岳微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民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