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沉默杀手”,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但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肝癌是可以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肝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选择,为健康筑牢防线。
一、早期发现:揪出肝癌的“蛛丝马迹”
(一)高危人群需警惕
肝癌并非无缘无故“从天而降”,以下几类人群是肝癌的高危对象:
•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他们长期受到病毒侵害,肝脏处于炎症反复活动状态,肝细胞不断受损、修复,容易发生癌变。
•有肝硬化病史的人群: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温床”,肝脏结构和功能已遭严重破坏,细胞更容易“失控”恶变。
•长期酗酒者:酒精是肝脏的“隐形杀手”,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有肝癌家族史者:家族中有肝癌患者,自身患肝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人群:如食用霉变食物等。
(二)定期筛查是关键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筛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金标准”,以下几种检查方法不可或缺:
•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清中的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会明显升高。一般来说,如果血清甲胎蛋白持续升高且超过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情况,应高度怀疑肝癌的可能。不过,约30%的肝癌患者AFP可能为阴性,因此不能单独作为肝癌的诊断依据。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便捷、经济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对于早期肝癌,超声检查可能表现为肝脏内出现低回声结节或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CT检查: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细节。增强CT检查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肝癌组织在注射造影剂后会出现“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检查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肝脏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三)新型检测方法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检测方法为肝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基于血液ctDNA甲基化信号的检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HepaAiQ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的甲基化信号来早期发现肝癌。研究表明,HepaAiQ能准确地区分肝细胞癌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且在早期肝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
二、早期治疗:为生命按下“重启键”
(一)外科手术切除:根治性治疗的“主力军”
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早期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如果肿瘤较小、数量不多,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手术切除可以尽可能地清除肿瘤组织,达到根治的目的。
(二)肝癌消融治疗:微创治疗的“新选择”
肝癌消融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手段,通过借助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引导,将消融针精准穿刺进入肝癌组织内,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其优势明显:
•微创:无需开刀,体表创口仅有小针眼,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精准:在影像引导下可以精确地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对肝功能影响小:特别适用于高龄、合并其他疾病、严重肝硬化、肿瘤位于肝脏深部或中央型肝癌的患者。
•可重复性强:如果肿瘤复发,可以再次进行消融治疗。
(三)综合治疗:多管齐下,提升疗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手术、介入、化疗、靶向、免疫等多种治疗手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患者,可以先通过介入治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手段缩小肿瘤体积,再争取手术切除的机会;或者在手术后,结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预防肿瘤复发。
总之,肝癌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定期进行筛查,守护好自己的肝脏健康。
(穆森茂 河南省人民医院 肝胆胰腺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