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揪出早期肝癌,核磁共振帮大忙

2025-03-17 18: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确诊时,很多患者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如何尽早发现肝癌,提高生存率? 影像学检查是关键,其中磁共振成像(MRI,俗称核磁共振)因其高分辨率、精准成像和多模态检测能力,被认为是早期筛查肝癌的“利器”。那么,MRI是如何帮助发现早期肝癌的?相比其他检查,它有什么优势?哪些人应该定期做MRI检查?本文将为您一一解析。

1. 核磁共振:早期肝癌的“火眼金睛”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等症状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治愈率的关键。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发生共振,从而获取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与CT等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具有以下优势:

(1)高分辨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细微结构,包括肝小叶、血管、胆管等,甚至能够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肝癌病灶。(2)多参数成像:MRI可以通过不同的扫描序列,获取组织在不同参数下的信号强度,从而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例如肿瘤的血供情况、代谢状态等,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3)无辐射:MRI不使用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可重复检查,尤其适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

2. 核磁共振如何揪出早期肝癌?

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微小病灶:MRI的高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细微结构,发现CT等检查难以发现的微小肝癌病灶,提高早期诊断率。(2)鉴别良恶性肿瘤:MRI的多参数成像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帮助医生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例如肝血管瘤、肝囊肿等,避免误诊和漏诊。(3)评估肿瘤范围: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边界等,评估肿瘤的范围和浸润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4)监测治疗效果:MRI可以动态观察肿瘤的大小、信号变化等,评估手术、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

3. 哪些人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1)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肝炎患者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癌。MRI可以早期发现肝脏的微小病变,帮助筛查肝癌。建议检查频率: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查,若发现异常,进一步进行MRI检查。(2)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在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容易发生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癌。MRI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的细微结构,发现早期肝癌病灶。(3)长期酗酒者: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MRI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损伤程度,并早期发现肝癌。建议检查频率:有长期酗酒史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肝脏检查,若发现肝脏异常,需进行MRI进一步检查。(4)有肝癌家族史者:肝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或共同的生活环境有关。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肝癌的风险较高,需定期筛查。建议检查频率:有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肝癌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AFP检查,必要时进行MRI检查。

(王文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核磁共振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