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检验科里,C反应蛋白(CRP)检测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项目。它就像身体炎症的“侦察兵”,能为我们提供关于身体炎症状况的关键信息。那么,C反应蛋白究竟是什么?它和炎症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又是如何检测的呢?
一、C反应蛋白的“前世今生”
C反应蛋白最早在1930年由法国科学家Tillett发现。当时,科学家在一个急性感染的患者血浆中,发现它与肺炎链球菌的糖链抗原起反应,由此得名“C-反应蛋白”。它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五聚体蛋白质,属于穿透素蛋白家族成员。编码CRP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1q21 - q23),CRP包含22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5106道尔顿。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极低。但当身体受到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刺激时,肝脏会迅速合成并释放大量的C反应蛋白到血液中。它的生理功能十分关键,能结合到死亡细胞或凋亡细胞(包括一些细菌)表面的溶血磷脂酰胆碱,通过C1Q复合体激活补体系统,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发挥清除坏死、凋亡的细胞和细菌的作用。
二、C反应蛋白与炎症的“爱恨情仇”
炎症时的“升高信号”
当身体出现炎症时,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炎症,如肺炎、关节炎等,C反应蛋白水平都会升高。这是因为炎症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迅速对内外部刺激做出反应,产生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 6(IL - 6),这会刺激肝脏生成和释放更多的CRP。例如,在细菌感染发生后6至8小时内,C反应蛋白就开始升高,24至48小时达到高峰,升高可达千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成正相关。
不同感染类型的“鉴别助手”
C反应蛋白还能帮助医生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常伴随显著升高的CRP水平,而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的升高通常不明显(正常或轻度升高,但也有例外,如鼻病毒、EB病毒、细小病毒感染时CRP可较高)。比如,当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药物和治疗。
炎症性疾病的“监测指标”
对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C反应蛋白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和治疗效果。在疾病活动期,C反应蛋白水平会升高;经过治疗后,如果病情得到控制,C反应蛋白水平会逐渐下降。
其他疾病的“预警信号”
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提示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在心肌梗死时,C反应蛋白的水平会在疼痛开始后数小时内升高,并在一段时间内达到高峰,这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此外,某些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C反应蛋白升高。
三、C反应蛋白如何检测
C反应蛋白检查通常通过抽血方式进行,既可抽取静脉血,也可采集末梢血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一般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其原理基于人体C反应蛋白与包覆单克隆抗C反应蛋白抗体的胶乳粒子发生凝结反应,在散射比浊仪中产生的散射光强度直接反映样本中CRP的含量,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比对即可确定具体数值。为保证检测准确性,建议检查前空腹,并需注意检查前几天避免饮酒,因血液中的乙醇成分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四、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解读”
一般来说,血浆中正常CRP水平为10mg/L,随着年纪增长会有所增高。CRP增高见于妊娠后期、中度炎症和病毒感染(10 - 40mg/L),活动性炎症、细菌感染(40 - 200mg/L),重度细菌感染和烧伤(>200mg/L)。例如,当CRP值在10 - 50时,可能提示一般或轻微细菌感染;CRP<10时,可排除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的水平,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C反应蛋白升高并不能明确指出炎症的具体原因,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总之,C反应蛋白与炎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们了解身体炎症状况的重要“窗口”。了解C反应蛋白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健康,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董玉倩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